在美术学院的教室里,学生们或坐或站,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教室内的画架上摆放着一张张画布,等待着学生们用丙烯、油画棒、色粉等材料,赋予它们鲜活的色彩。画笔在画纸上摩擦的沙沙声,颜料涂抹的细微唰唰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师生交流,让这堂关于“色彩”的课更加灵动和谐。
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年初次开课的大一基础课程“色彩表现”,2024年迎来了第二批课程学生。在为期四周的课程里,学生在紧锣密鼓的练习中感受色彩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探索色彩绘画语言的表现力。
“色彩表现”课上学生在作画
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表示,“色彩表现”课程的设置是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体现,课程将基础知识与创新应用相结合,目的是希望突破系科壁垒,以实现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希望不同专业的同学首先建立对色彩的认识,以应对未来在空间设计和艺术表现方面的挑战。
杨冬江分享课程设置初衷。
与传统的美术基础课程强调写实绘画不同,“色彩表现”课程更注重现代平面与表现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语言,挖掘内心对色彩的感受,将细微情绪可视化。
在色彩基础教育中兼顾共性与个性
“色彩塑造个性,色彩在艺术里面是最有想象力的。”“色彩表现”课程项目负责人顾黎明教授表示,现代绘画离不开工业革命之后艺术家对光的感受和对科学规律的认识。现代色彩强调一种共性的、现代性的规律,根据光线变化,色彩也会发生变化,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有了个性化的表达。“教给学生色彩规律,不限制个性的表达,而是由他们自由地发挥。这和学生之前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顾黎明介绍道。
顾黎明介绍课程教学理念
“色彩表现”课程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师经典名画的解构与变体;第二部分专注于互补色的写生研习,强调对色彩对比关系的认知;第三部分是邻近色或同类色的写生练习,着重于色彩与色调间的微妙变化及层次变化训练;第四部分是色彩的自由表现。
对大师画作进行解构和变体,让学生重识名作,用自己的理解重绘经典。布拉克的《静物》、塞尚的《风景》、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高更的《高更画梵高》……一幅幅大师画作在变幻的色彩中重新表达、焕发新生。从名画变体到自由创作,课程希望通过色彩课程的学习,启发学生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中来认识色彩语言的整体建构特征,从而对色彩表现规律拥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又具备色彩个性语言的表现能力。
学生对名画变体的习作
顾黎明认为,“美不仅是一种视觉,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为此,在设置学生临摹的静物时,课程教师团队尽量挑选简约的几何形态静物,用瓷瓶、水果等搭配花朵和背景布料,构成紫黄、蓝橙、红绿的对比色范例,或是蓝色、黄色、红色的同类色范例,让静物本身就传达一种赏心悦目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当这些静物成为学生画作中的多样表达,或立体或平面,或柔和或冲击,展现出具有个性的生命活力。
打破专业壁垒的艺术启蒙
“色彩表现”课程融合了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等艺术类学科之间对色彩基础教学的认知。课程创新性地打破专业壁垒,将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学科的大一新生重新分为10个班,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补。同时,来自绘画及设计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十余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多专业视角共建课程资源库,在统一色彩教学大纲下,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色彩表现”课程教学团队
“色彩表现”课程是美术学院基础课程改革中的重点课程项目,教师们希望其起到“开蒙启迪”的作用,无论学生将来进入什么专业学习,这门课程将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基础。“专业的区分不能限于技能,没有创造的专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是最根本的东西。”顾黎明表示。
“基本的造型元素、色彩的表现表达、色彩观的确立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举足轻重的。通过这门课程,我们让学生树立比较良好的色彩观,认知色彩的基本原理,而且拓宽色彩表现的视野、提高审美修养。”绘画系副教授丁荭说。
参与“色彩表现”课程教学的教师们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工艺美术系副教授岳嵩表示,虽然10个班级是在同一个教学模式和理念下授课,整合了不同专业的师资,但不同老师还是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比如工艺美术系比较注重材料的教学,所以我在授课中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融合,让材料成为色彩表达的手段之一。”
互动研讨发掘创作潜力
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各色画作,有些热烈奔放,用红绿、蓝橙等颜色大胆碰撞;有些宁静深远,用临近的颜色构成协调的画面;有些抽象神秘,想象中的场景跃然于画纸上。大大小小的画稿密连成片,簇拥在作者的名签周围——这是每节课后学生的习作展陈。
教师们集体巡班会评
每周五,课程团队的全部教师便会齐聚巡班,对学生习作进行会评及研讨。他们一同去往每间教室,穿梭于画架之间,倾听学生的想法,探讨创作思路;驻足于满墙习作前,品评同一主题下的多样化表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幅画形体塑造的能力很扎实”“这位学生对色调把握得很好”“这幅的颜色很鲜活”“这边的色彩可以延伸出来”“富有空气感的画作”……一边点评着画作,一边发掘着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方向,负责不同班级的老师也交流着教学感受。每当遇到精彩之作,老师们还会拿起手机拍摄记录。
“色彩表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学生赵欣玥认为:“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探索者和表达者。老师和助教共同努力发掘我们作品的闪光点,我们也会挖掘自己内心对色彩的感受。”
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潘小莉说:“在课上,我会使用丙烯颜料、油画棒、色粉等各种各样的用具,慢慢摸索到很多新的色彩体验。在这门课上,我们会注重于表现自己的想法,让色彩的运用更大胆、更有视觉上的冲击。”
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不仅是学生们技艺的展现,更是他们情感和思想的结晶。随着课程的结束,这些作品成为了教室的新装饰,同时也见证着学生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
“色彩表现”课程的学生习作
“色彩表现”课程团队,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教学热情,带领学生们进入色彩艺术的世界,在教学相长中日益精进,以色彩启迪学生的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