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第三批校内创建单位巡礼 - 正文

【校内创建单位案例分享】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党建引领下创新型集体导学实践探索

一、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学备课作为培育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环节,要创新升级,牢牢把握国家对于人才培养重大需求,不断深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充分发挥支书和支委的带头引领作用,依托2023年春季学期规划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创设每周二党政联席集体备课特色活动,实现课程教学的支部集体广泛深度参与,并通过例会制研讨、课程试讲、导学思政分享及实地调研分析等方式,探索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及实践途径。

二、做法

2023年春季新学期伊始,城市规划系党支部以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新开设的“城乡规划学导论”为核心抓手,发挥高校党组织在推动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融合行动中的主体作用,创新集体备课模式与流程,并通过特色支部活动、跨支部联建等,持续开展针对城乡规划学科理论课、设计课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制度化和实效化建设路径。

1.例会研讨与集体备课。为积极发挥城乡规划学导论课程对新生学科认知和专业选择的引导作用,城市规划系党支部于每周二中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支部成员按照二级学科方向分解备课任务,形成多个专业领域小组,通过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汇聚各方向前沿专业信息与案例实践形成授课内容。教师们在备课研讨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积极探讨如何科学有机地将“思政”内容导入每一讲,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课程试讲与集体听课。在备课活动中,支部创新融入课程试讲环节,发挥集体智慧与个人专长,通过逐讲试讲中的自评互评来不断改进授课质量,不仅促进青年教师锻炼教学技能、吸收前辈优秀经验、优化教学效果,还有效提升了支部凝聚力。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一讲正式讲课还组织各课组教师集体听课,通过现场观察、课堂提问、课后反馈等环节,深入了解课程讲授内容与现场效果,全方位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课上课下反馈,持续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试讲(左)、集体听课(右)

3.支部共建与公开课堂。城市规划系党支部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展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支部联合共建。城乡规划学导论第一讲在规划展览馆开讲,内容包括首都规划影片观看、规划展览与沙盘参观、第一堂“匠人营国”内容讲授、师生现场问答等,有效提升了课程感染力与丰富度。规划系和展览馆以此活动为起点,持续开展规划知识讲解、教学成果交流、实践基地建设等。2023年春季学期末,城市规划系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生总体城市设计评图以“公开课”的方式在规划展览馆举行,来自北京70余位小学生现场听课。这是清华规划课堂向社会开放的一次重要尝试。

4.实地调研与文化自信。在党建支持教学教研的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探索理论引导和实践活动的结合路径。在设计课中,由教师带队前往各地进行实践考察,组织师生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座谈,与当地居民就居住情况、就业保障、社会经济问题开展访谈,引导学生做“以人为本”的设计。2023年夏季学期,支部支持城市规划系进行海外实践,由多位党员教师带领大一学生分别前往意大利、荷兰、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海外研学,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塑造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知,并在中外对比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

参观规划展览馆(左)、实践案例探访(右)

三、成效

1.探索多元路径下的课程导学思政。科学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将党的思想体系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作业布置与教学评价等环节,探索针对不同门类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方法与教学路径。党建活动、思政工作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坚定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问题查摆,畅通反馈。通过师生党支部之间的融合共建,形成了“师生共建-互动研讨-交流总结”工作体系。导论课在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协助下建立起稳定、活跃的教学沟通交流渠道。在每堂课后,通过自愿匿名问卷收集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意见反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达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助循环,实现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教学发展。

3.师生共建,资源整合。支部活动充分链接内外资源,推进党建与教育的高效融合。一方面,支部密切联系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党支部,让高年级学生为大一学生进行城市建设历程讲解和专业认知分享,发挥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支部,在设计课中对接当地设计院为学生作规划和项目讲解等,实现多元力量支持的教学创新。

四、启示

城市规划系党支部探索的创新型集体导学实践,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指导方针,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出发进行备课研究,落实“鼓励自由探索”“培育创新文化”要求,形成公开课模式、实践调研、国际交流、海外学习实践等多元教学方式,有效提升课程教育成效和学生培养的全球竞争力。

供稿:建筑学院

编辑:彭稳平

审核:郭玲

2024年12月24日 10:00:4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