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新时代思政课 清华答卷 - 正文

一门好思政课是怎样炼成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秘课改经验

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3-16 冯琪

“一门好课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有好的老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思政课的建设非常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之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分享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经验。他介绍,清华大学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聘任校内近100位老师担任思政课教师,同时引进卓越访问教授和双聘教授等,并面向博士后推出未来教师计划。

翻开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手册,开篇的话就是“用于往矛盾里走”。考卷里,“进化”还是“异化”;校园里,“躺平”还是“内卷”;社会上,“发展”还是“安全”,世界上,“冲突”还是“合作”……这门课聚焦的正是现代化征程中的实际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的必修课之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蕉介绍,清华大学从2022年开始改版该课程,成立校党委书记牵头,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知名学者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方式,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授,并将新版“形势与政策”课面向全社会开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广泛共享。

该课程以“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方式展开。在大班讲授中,专家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方式展开授课;小班研讨则配合大班的讲授内容开设,以研讨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程主题的理解。

大班讲授的专家们则是顶级阵容。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即担任大班课的第一讲主讲专家,为同学们讲授《中国式现代化导论》。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新闻学院党委书记胡钰,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依次担任主讲专家,围绕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实践、共同富裕的大格局、双碳行动中的中国与世界、文化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经济的新阶段和数字中国与科技创新等主题进行讲授。

推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和育人环节中落地,是清华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2020年9月,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创新机制、优化课程,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目标,并激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践、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

思政实践课更是一门“大思政课”。2022年夏季开始,学校决定开设思政实践课,这是一门本科生公共必修课,针对课堂规模大、教师助教随行实践指导少、同学们获得感低等问题,采取理论讲座+实践调研+支队小班讨论+报告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在提升社会实践调研能力的基础上,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3月19日 07:47:5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