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在清华,许多老师在教学科研之余,还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育人工作之中,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在这些老师的感召之下,他们的师门中也逐渐聚集起了一群素质过硬的“双肩挑”辅导员。这些师门中的辅导员从“小鱼”成长为能指引前路的“大鱼”,像自己的导师一样,为年轻的同学们燃起点点星光。
今年是清华“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70周年。回望七十载岁月,一代又一代的辅导员接过接力棒,合力谱写育人新篇章。在部分院系,这些同一师门中的众多辅导员们,更是在导师的激励下,用青春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双肩挑”的精神。
电子系王劲涛师门:在社工中和同学们砥砺共进
对于电子系教授王劲涛而言,从青涩的学生到能为学生遮风挡雨的老师,二十余年往事如云烟散去,唯有胸中流淌的热血不曾冷却。王劲涛在校读书期间就曾在班级、院系、学校担任社会工作,浸润在“双肩挑”制度所承载的清华传统中,深深体会到清华精神代代传承的重要意义。留校工作后,他受到感召,于2013~2016年间担任电子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直接负责全系研究生的学生工作。
电子系王劲涛
王劲涛的学生王薛涵回忆,自己当辅导员的想法从大二起就有了萌芽。本科期间,他的辅导员在很多方面都给予了他支持和帮助,因此他也渴望接过辅导员的接力棒,把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学弟学妹。在了解到王薛涵的想法后,王劲涛不但鼓励他积极尝试,还就科研方向选择、科研与辅导员生活的平衡等问题给出自己的诚恳建议。巧合的是,本科期间王劲涛是王薛涵的班主任,当王薛涵顺利成为一字班辅导员时,王劲涛又恰好成为一字班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师生二人相互配合,为一字班同学们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
王劲涛和课题组辅导员合影(从左至右:张旭东、王薛涵、邹琮、王劲涛、何宏毅、陈国智、高珂)
王劲涛不仅是与辅导员共同前进的同行者,也是师门辅导员获得勇气的源泉。电子系团委书记何宏毅回忆,辅导员工作事务繁忙,有时会与实验室任务发生冲突,王劲涛永远是辅导员坚强的后盾,为同学们的工作提供便利与自由空间。在王劲涛的带领下,整个课题组紧密团结在一起,有经验的师兄会向新上岗的辅导员传授平衡工作与科研的小技巧,老人带新人,在互帮互助中做到真正的“双肩挑”。
能动系李政师门:心向学生心怀家国
能动系教授李政的父母都是教师,所以他从小对讲台就很熟悉。在李政看来,成为教师是特别光荣的一件事,因为教师肩负着特定的使命。“作为教师能够影响并引导非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使他们拥抱更光明的未来,是一件愉快而值得尊敬的事情。”李政说。
李政与学生们互动
李政课题组内部有一个流传了十五年之久的下午茶活动。一般是在下午三点,李政会在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备好水果和零食,与同学们从学术到生活无所不谈。在他眼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非常重要。
李政课题组辅导员合影(从左至右:杜秉霖、余建希、李政、刘培、张元哲、张瑞瑜)
“恭、宽、信、敏、惠”常常被李政用来引导学生,这已经成为了师门学子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李政的学生,辅导员郭政回忆道:“李政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他常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主人翁意识,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李政的教导下,郭政不但以身作则努力工作,还积极动员他所带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班级中走出了多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投身深耕项目的学生。其中,郭政班上的学生姜超多次参与实践,斩获暑期实践金奖个人,后来也成为了李政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姜超入选校团委“2+2”项目,成为团委办公室的“姜老师”,他坚持多年担任辅导员,接过了李政和郭政的“接力棒”,续写了服务同学、又红又专的新篇章。
新闻学院胡钰师门:铁肩妙笔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新闻学院教授胡钰在清华求学时就是“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如今胡钰的师门中也聚集了新闻学院的多位辅导员。胡钰对师门学子寄予了殷切的期待:“既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他常常鼓励师门中的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带动身边同学一起成长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新闻人。
胡钰带领学生海外实践
在胡钰的影响下,他的学生陆洪磊在担任新闻学院六字班辅导员期间,为同学们上过多场别开生面的党课。彼时,中美贸易战和意识形态冲突成为网络上热议的焦点,各种言论和思潮此起彼伏,陆洪磊敏锐地观察到同学们思想中存在的困惑,在党课中为大家解读了国际局势中的舆论风云,让同学们清晰地认知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学子“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如今,陆洪磊已经成为了新闻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在学校育人的道路上继续贡献着青春力量。
胡钰师门合影
胡钰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担时代重任,展现中国形象”。他的学生赵晋乙在担任新闻学院九字班辅导员时,选择借助祖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来让九字班的同学们体会如何“展现中国青年风貌”。2019年,赵晋乙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方阵。“我想让九字班同学看到,这样伟大而光荣的时刻,他们的辅导员就在现场。”2021年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队伍中,都出现了赵晋乙的身影,在她的带动下,多名同学主动参与到了这些重大专项活动中,一同为这些重要时刻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师门:以身作则做懂奉献敢担当的清华人
“认认真真读书、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贵清的座右铭,也是他从教39年的生动写照。在他的鼓励支持下,他的研究生中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双肩挑”辅导员、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肖贵清指导的七名硕博研究生先后成为冬奥志愿者或冬奥保障志愿者,其中多名同学获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清华大学先进个人”。
肖贵清师门合影
肖贵清常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既要懂理论,更要懂奉献、有担当,“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2020年初,肖贵清的研究生傅宇杰在研究生团委负责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肆虐的疫情阻断了出行的脚步,面对线上工作的种种困难,傅宇杰深知“躺平”不是解决办法,他决心像导师一样迎难而上,开启丰富多彩的线上实践工作:“云上启航讲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帮助同学们洞悉前沿领域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初心服务团”通过远程方式为七个地方的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云服务”助力地方复工复产。宋志浩作为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场志愿者业务领域管理团队的一员,决心遵循导师肖贵清的叮咛,以最好的姿态服务国家盛事。为充分展示冬奥会志愿者们昂扬的精神风貌,宋志浩和小伙伴们积极参与短视频宣讲,以“小切口”“小故事”,用青年化的语言讲解冬奥里的中国元素、清华贡献、志愿担当。
肖贵清与师门中的北京冬奥志愿者
肖贵清不仅鼓励支持学生,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2022年5月,北京迎战“奥密克戎”之际,63岁的他挺身而出,主动报名成为一名普通的双清苑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那一天正赶上北京的暴雨,在风里雨里,他始终践行着一名思政课教育教学战线“老兵”、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教育就是一棵树栽培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老师以身作则,投身育人工作。追随着老师的足迹,学生们成为辅导员,将老师的叮咛和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一代莘莘学子。这也是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原因。就像一棵树开枝散叶,几颗种子长成一片森林,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下去。
供稿:学生处
编辑:徐子越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