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 正文

【两会之声】程京:科技赋能助力提升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水平

20230304-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议案-程京-程京.png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程京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49万个行政村共设59.9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工作人员136.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6万人、注册护士19.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9.1万,意味着平均每个村不到两个村医。根据年鉴统计,村医数量还在以平均每年近5万的数量锐减。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短缺,主要问题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年龄结构偏大,老龄化现象普遍;二是待遇较低,造成年富力强的村医流失;三是工作强度大,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进入村卫生室工作;四是学历偏低,村卫生室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6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6.7%,村医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乡村卫生所、医疗室缺乏必要而精密的医疗器械,导致村民在乡镇医院无法准确诊治,从而流向县市级医院。多数村民在面对大病承担不起所需费用时,又转回寻求乡村医生的帮助,而持有两类执业医师证书的村医,仅占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约三分之一。乡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医生服务能力弱,诊疗能力有限,难以解决村民健康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绊脚石”,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建议重点关注农村医疗卫生薄弱问题,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立足村镇基层和社区,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改善乡村医疗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能力,以全面解决广大乡村基层人民的健康问题为导向,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的人民健康保障体系。

针对重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技赋能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针对乡村医生人数少、能力弱的现状,应重点发展乡村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诊疗平台。利用先进的智能诊疗技术和设备,帮助乡村百姓在基层就能把病看得准、治得好。建议由国家对适用于基层的自动化智能诊疗设备投入财政资金予以补贴配置,以迅速支持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同时,智能化的设备投放使得远程诊疗成为可能,对于复杂疾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发挥远程医疗专家的作用,有效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助力农村医疗卫生发展。

二、智慧“中医大脑”当好基层医疗“守门人”。中医药在乡村基层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突出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融合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中医药在便捷性、可及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赋能传统中医药。建议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创新型现代中医药设备予以全国推广和应用,逐步推进智能中医诊疗设备进基层,带动一批基层中医医院能力水平建设,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抓手。

三、搭建中西医结合的基层诊疗体系。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层社区配备便携式中西医智能监测、诊断设备以及辅助诊疗开方系统。坚持预防为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通过对广大乡村基层人群进行有效的预防式健康筛查及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对健康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从中西医结合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治未病和重大疾病慢病筛查诊疗等服务模式出发,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四、加强基层慢性病及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国家主导建设“重大传染病疫情智慧监控天网”“基层慢病防控健康管理体系”等信息化平台,借助基层配备的中西医智能监测、检测采集技术,有效加强基层慢病防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传染病防控成效,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早预防能力等。在抓好新冠、麻疹、流感、手足口病和麻风病等高风险传染病监测防控的同时,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预警关口前移,打造绿色乡村、健康乡村,为健康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整体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向前发展。

(清华新闻网3月8日电)

记者:段颖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3月08日 08:49:5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