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清华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的五年,也是学校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学校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五年。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和内在活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在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奋进,为促进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坚持思想领航,把政治建设要求贯穿组织工作各环节
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组织工作的政治属性,以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更加突出政治功能,在选人用人工作中更加突出政治标准,在人才工作中更加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切实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一)抓实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学校党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摆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推进中心工作添动力。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组织全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突出组织工作的政治属性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学校党委坚持以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从严抓好各项基本制度的落实,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打造“不漏气的发动机”;在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中突出政治要求,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发挥党委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将严格要求、真情关爱、激励保障、发展支持、容错纠错落到实处,激励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强化政治监督,着力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推动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使选任的干部组织放心、师生满意、干部服气。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始终将服务中心大局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胸怀全局、开拓创新,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学校党委认真落实管党治校的主体责任,强化院系级单位党委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认真完成中央巡视集中整改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整改,持续深化整改,巩固整改成效。面对疫情大考,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勇于冲锋在前,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清华园保卫战,让党旗始终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2022年5月校园封控期间,184名干部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分两批入住校园,组成9个工作团队,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守护了清华园的平安和稳定。
二、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校党委在传承坚持基层党建的好做法好传统同时,也更加突出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
(一)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工作实效
严密组织体系,实现“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坚持党组织设置与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及时在强基书院等新建实体教学科研机构中成立党组织,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班、重大专项活动中设立临时党支部,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设立功能型党支部,确保“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院系、党支部两级党组织工作规定、党组织委员工作职责规定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全覆盖开展两级党组织工作评估和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实施后位约谈、跟踪整改。加强工作具体指导,每月召开二级单位党委书记例会,各单位党委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严格执行两级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建设质量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范院系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指导各单位对两个会议规则进行3轮修订,对39个院系开展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强化党委会议对重大事项的前置研究讨论。健全党组织发挥作用机制,出台《关于规范和加强院系党委所辖的实体教学科研机构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和规范院(系)所属单位议事决策机制的指导意见》,制定院系、教职工党支部两级党组织把好政治关、师德关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指南,完善学生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实现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加强党对学术组织的领导,院系党委书记均参加院系学术委员会和长聘教授委员会,新增补3名院系党委书记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部署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实施“强基、先锋、领航、领雁、智慧、保障”六项工程,系统化提升组织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党建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对标争先”计划,以“学校-院系-支部”三级共创引领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学校党委成为首批“全国党建示范高校”,2个院系党委、10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创建名单。三批校内创建共入选党建标杆单位10个、党支部120个,两级百余个创建单位在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等诸多方面形成典型经验,成为引领带动全校1300余个师生党支部全面过硬的样板和标兵。激发党组织创新活力,2018年以来立项支持党委、党支部党建调研和特色活动1991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广泛开展联学共建和主题实践,定期举行师生联合主题党日,打造充满活力的战斗堡垒。
学校为第三批“对标争先”创建单位代表授牌
(三)提升党务工作队伍素质,加强资源保障
深入实施“领雁工程”,完善培育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建立制度明晰各单位党委委员职责,试行党委委员述职制度,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形成工作合力。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100%,机关后勤等单位党支部书记均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注重从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深入实施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所在单位议事决策,鼓励兼任行政负责人,举办综合能力提升班。加强支委会建设,20人以上支部普遍设立5名委员。深入实施“领雁工程”,通过培训、实践等多种方式,系统提升党支部书记的政治能力和工作水平。组织本科生党建工作微沙龙,开设面向研究生新生党支书的“新雁班”长周期培养专项计划。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单位组织员。建立分层次、多形式培训体系,定期评选表彰“优秀组织员”。建立“组工同行工作室”,面向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各类交流活动覆盖5000余人次。编写出版《高校组织工作365问》,提供更加准确、务实、管用的帮助和指导。
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以党建信息化提升管理科学化。五年来从党费中累计拨付党支部活动经费2653万元,全覆盖支持建设“党员之家”69个。推进智慧党建,持续建设学校新版党组织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覆盖、日常化、指标化的管理监督机制,以信息化推进党建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三、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党委不断筑牢党员理想信念之基,全面激发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员徽章在担当实干、拼搏奉献中熠熠生辉。
(一)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锤炼党员党性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理想信念铸魂,用历史使命激励,把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因势利导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广泛开展联学共建和主题实践,定期举行师生联合主题党日,注重运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教育平台和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党校建设,制定《党校工作规定》,成立12个二级党校。落实党员教育规划,实施党员轮训,完善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分阶段分层次培训体系,引导党员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二)强化党员示范引领,从严做好党员管理工作
发挥组织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献爱心、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1年2万余名师生党员完成3.5万余件实事。发布《新形势下清华大学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号召党员在本职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每年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为党员发送“政治生日贺卡”,隆重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注重选树先进典型,隔年开展学校“七一”表彰。深入开展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大中同志学习活动,全方位宣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良镛院士等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严格做好党员党籍和组织关系管理,持续做好出国(境)学习研究的党员党籍管理和定期联系工作,健全防止党员失联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提升队伍质量
高度重视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2018年创建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已培养带动89名青年教师光荣加入党组织,其中高层次人才33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重要“捕捉者”何珂、“戈登·贝尔奖”获得者付昊桓……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有效彰显了党在先进知识分子中的吸引力。领航工作站建设成果获得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校党委书记邱勇出席天文系蔡峥副教授入党发展会
紧抓参与国家重大活动、新生入学等契机,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向党组织靠拢。本科生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由2017级的33%提升至2021级的53%,研究生新增积极分子人数由2017年的518人增长到2021年的2078人。党员发展人数连创新高,2021年达3105人,是2018年的1.87倍。截至2022年6月,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员比例分别为64%、53%、18%。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干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干部。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一)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做好干部选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校党委常委会、校领导务虚会多次专题研究干部工作,着眼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领会中央精神、加强统筹谋划、抓好工作部署。学校党委制定《关于加强学校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举措》,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出台校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聘任制干部管理办法、试用期考核办法,健全校管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任免等制度,以严密的制度和程序保证干部选任质量。研究制定《校管干部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健全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明确政治表现评价清单,通过日常了解、谈话调研、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推动政治标准鲜明起来、具体起来、落得下来。2018年以来,完成123个党委和行政班子换届,提任干部275人。
(二)弘扬优良传统,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
围绕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弘扬学校“又红又专”干部优良传统,形成了“源头储备、实践锻炼、关心关爱、选拔任用”的年轻干部全链条培养机制。
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开展年轻干部队伍调研工作,掌握了一批积极进取、能力优秀的年轻人才情况,落实“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2021年,把年轻干部队伍培养情况纳入二级单位党建年度评估和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督促二级单位落细落实干部规划工作。截至当前,全校各院系领导班子中已陆续配备80后年轻干部,全校干部队伍中80后年轻干部已占约20%。持续开展院系和校机关的“双向挂职”,为年轻人才打造实践、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近两年加大力度,每年都遴选60名左右安排挂职锻炼;每年开设“系(所)干部管理能力专题培训班”,加强院(系)中层干部的培训。
(三)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党校为主要基地、各院系发挥专业优势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建成分层(正职/副职/系所)分类(岗位、领域、主题)的教育培训体系。拓展教学资源,邀请校内外专家、党政领导干部来校授课,形成包含近80名专家、60讲慕课(报告)的教学资源库。运用荷塘雨课堂、腾讯会议、党建慕课等平台,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组训施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水平。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整体部署和工作规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
组织新任干部赴井冈山学习实践
坚持严管厚爱并重,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使干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不断细化干部日常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个人有关事项、校外兼职、因私出国(境)管理、审计、监督等各方面管理要求。近年来,加强组织、人事、纪检、巡视等多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尽早发现干部队伍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咬咬耳、扯扯袖”,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针对干部考核评价、个人事项、兼职审批、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的不足,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2019年至2021年累计运用58例。
坚持“双肩挑”干部传统,完善新时代“双肩挑”干部制度,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解除“后顾之忧”。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双肩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具体实施细则,从减免教学工作量、延长准聘期、带薪学术休假、支持学术进修、落实学术待遇等方面为“双肩挑”干部提供坚实保障,支持其学术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教师公共服务工作考核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院系开展公共服务工作量的考核,强化对“双肩挑”干部管理服务贡献的认可,推动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
踏上新征程,学校组织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展现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为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为学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