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正文

让更多自强不息的优秀学子成为清华人

——在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分享会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老师们、同学们、来宾们:

今天的总结分享会是一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会议,也是一个特殊的仪式。现场人数最多的群体是来自祖国各地的110位中学校长,看见各位,我和清华同仁们都想起了我们曾经的中学生活。今天也有许多县域中学的同学在线参会,刚才通过屏幕看见了你们,我想对你们说:“希望能够在清华园看见你们,欢迎你们成为清华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今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高度评价了清华大学建校110年来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总书记强调,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总书记指出,110年来清华大学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培育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这是党和人民对清华大学的最高褒奖。一所大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培养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党和国家对清华的充分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生动缩影,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生动缩影。110年来,一代代清华人接续探索、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这是一条知耻图强、坚持正确的方向之路;这是一条又红又专、坚持立德树人之路;这是一条行胜于言、坚持服务国家之路;这是一条人文日新、坚持改革创新之路。清华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大学可以从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获得强大的发展能量,激发自身办学活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奋进之路。

今年还是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十周年。今天我们齐聚在一起,总结十年来清华大学推进教育公平、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同时开启持续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尤其是县域中学振兴的新征程。

自强计划是清华大学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的主动作为。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自强计划,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单独面向贫困地区招收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这不仅是清华大学的一项招生计划,也是清华大学在创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中,和广大贫困地区县域中学共同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推进的一项计划。自强计划体现了大学立德树人的使命坚守、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坚守、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职责坚守。通过自强计划,清华大学将宝贵、优质的教育资源精准投向了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有志于追求卓越、报效国家的优秀学生。

自强计划是清华大学已经坚持了十年的计划,更是一项清华还将坚持一百年的计划。“自强”一词来自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者,强在自胜。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发表了题为《君子》的演讲,勉励清华学子“摈私欲尚果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进而“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满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志豪情。我们希望通过自强计划,让更多来自县域的、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成为拥有自强精神的清华人。

自强计划是一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计划。清华大学在资格审核方面做了充分的考量,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同学们在通过评审考核之后可享有一定分数的录取优惠。自强计划与教育公平有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体现,要体现在各个群体上,体现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获取上,也更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的发展上。

自2006年起,清华大学将助学金、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临时借款、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方案,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还推出了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海外交流的“鸿雁计划”,不让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走出国门、开阔视野的宝贵机会。

通过自强计划考入清华大学的这些同学勤奋学习,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含义。来自云南的彝族同学钟玲,2014年通过自强计划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她家在山村,自幼丧父,上大学前从未用过电脑。钟玲通过三年不懈努力,获得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她是清华大学首位获得特等奖学金的自强计划学子。钟玲同学说:“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并不是能力不够,只是我们接触的教育资源不够好。我们能力足够,只要我们自强不息,终究会天道酬勤。清华给了我太多的惊喜,让原本平凡的我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人生。”

大学最根本的使命是培养人才。清华大学将努力实现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引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家庭、更多地区出现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清华学生,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行动。

2021年是清华大学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中国和全世界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大学必须从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高度思考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前进方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坚守核心价值,始终做人类文明的灯塔。2021年4月12日到16日,我们举办了110周年校庆大学系列论坛,这是一个面向全球双语直播的五场系列论坛,分别就“大学·开放”“大学·创新”“大学·公益”“大学·可持续发展”“大学·思想”进行讨论,包括国际学生在内的清华师生展示了清华人的思考和行动,体现了清华的努力和持续坚守的价值。4月19-24日,我们还召开了2021大学校长全球论坛,论坛主题是“共创未来:大学的愿景与新使命”,这个论坛受到了全世界大学校长们的广泛支持。论坛发布了《清华共识》,倡导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更开放意味着突破物理上的边界、技术上的限制、身份上的制约,使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以更加便捷有效的方式分享给全世界的每一位学习者。去年疫情期间,清华率先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向在线教学的转型,得到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今后,我们还将坚持开放的理念,向社会各界和有志于学习成长的年轻人开放更多资源。更融合意味着要让更加多元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要让更加多样的学习内容、途径、方法、评价实现深度协同。更有韧性意味着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打击能力,也意味着面对危机和挑战有更多的选择。

公元720年,唐朝著名政治家家、文学家、诗人张九龄在一首诗里曾这样写到:“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1906年,王国维先生在《人月圆·梅》中写到:“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清华人一直希望有一个清华两辉映的校园,所有清华人胸中更有一种大地清华的理想。在今年给高考考生的邀请信中,我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同学们,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期待着你们的到来。在美丽的水木清华,你们一定能够成就卓越人生,成就心中的‘大地清华’。”今天,我也把这样的话送给在线上参会的县域中学的考生们。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等教育仍然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的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迫切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110周年校庆前夕来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自信、乘势而上、勇于担当,以更高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高标准提升学术创新水平,以更高标准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努力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成就新的发展高度。

谢谢大家!

(清华新闻网6月25日电)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6月25日 08:56:2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