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毕业生们坐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里聆听着邱勇校长关于“追逐远大梦想,肩负时代使命”的毕业寄语。其中,邱勇校长特别提到了一位应届毕业生——尕朋。这个当年的玉树抗震小英雄,已经在清华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2015年8月起,他回到家乡青海玉树,在扎西科街道办事处做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继续追求他“帮助更多人”的梦想。
2010年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人们密切地关注玉树这片淳朴的高原,也让一名善良而勇敢的放牧娃的名字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抗震救灾小英雄”尕朋。面对震灾,他组织班级同学抗震自救,救出多名师生,他的英勇让人们赞佩,也因此被报送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成为玉树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
2010年8月,他带着“小英雄”的称号第一次来到北京,进入清华就读。他经常回忆起来校报到那天,时任校长顾秉林专门去探望他,并鼓励他要好好努力,立志将来回报社会,服务家乡。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就逐渐明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梦想。
大学期间,尕朋努力学习,从熟练掌握并运用汉语开始一点点克服学业困难,宿舍熄灯后也会找地方夜读。他还是校园的“公益达人”,加入的六个社团大多都是公益类,宝贵的课余时光也都奉献给了支教或去福利院做义工。“何乐而不为”成了尕朋在采访中的口头禅。他在奉献中收获了快乐,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所在。大学中他有两年多时间坚持每个周末去北京市专门接收玉树地震孤儿的学校支教,他负责的藏语课程更加无可替代,他为这些远离藏区的孩子们补上成长中最珍贵的东西——属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尕朋在家乡设立了“爱星海”助学金,帮助玉树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孩子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还与高中同学一起在玉树州囊谦县组建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囊谦青年就业服务协会”,为那些来自牧区、却没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孩子提供职业教育培训。
尕朋曾说:“作为一个男子汉,家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如果此时自己退缩了,日后想起时无法得到自我的原谅,幸好我当时选择了面对。”如果说年少的尕朋冲进救灾前线是本能的善举,那他五年后大学毕业时做出的回到家乡的选择更是说明他一直没有忘记来自“本心”的梦想。清华给了他时间把小梦想做大,给了他平台让梦想发芽。
正如尕在家乡总结的,五年的清华时光给他最大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勤奋好学的精神;二是责任与担当的精神;三是自强和厚德的精神。得到了这三样宝贵的精神,再通过毕生的努力,尕朋相信自己最终能够成为合格的清华人,完成自己“帮助更多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