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的三千米:一路跑来

2015.12.25

    供稿

    宣传部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张智伟&张铮

     

    图片

    吴璟彤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对于一代代的清华人来说,男生的3000米测试可以说是学生时代的共同经历和记忆。2010年,工程物理系的一个毕业班自制了一部微视频《三千》,在戏说三千米的欢乐中告别即将结束的本科生时代;2011年,清华大学校园歌手大赛上,主持人演唱了一首自己编词的《三千米以后》,调侃三千米测试为清华学生带来的欢乐与痛苦,引得现场阵阵掌声与欢呼。可以说,长跑是让不同年代的清华人最能找到共鸣的一项老传统了。

追溯清华的长跑运动历史,还得从建校说起。建校伊始,清华组织学生进行“呼吸运动”,即由体育教员带领全体学生作柔软体操及其他种种运动。除星期日外,每天清晨一次,每次10分钟。1914年,“强迫运动”开始了,这便是后来四点半强制运动的前身。1919年,清华的体育馆落成,“呼吸运动”、“强迫运动”取消,体育课成为清华学生的必修课。当时,跑步被列为“五项测验”之一。《体育课程》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五项测验”,不及格者不能留洋。“五项测验”为百码及半英跑(约800米)、掷铁球、跳高、知一种球类规则及普通知识,或射箭10分以上。

到了1950年代,清华园兴起了跑步热。清华体育部老教师陈蒂侨回忆,当时很多学生从清华出发,从西门跑到上地或颐和园。而当时的上地还是一片农田。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清华人在恪守这一信条的同时,将跑步热传承至今。

如今,清华每年都要进行长跑测试,并采取了比国家要求更高的标准,即男生测试3000米、女生测试1500米。这就是让很多清华男生又痛又爱的三千米的由来。实际上,清华通过体育课、运动社团、学生协会等平台普及科学锻炼的知识,让同学们经过日常积累和科学训练提升长跑能力,最终超过95%的男生都能达到14分40秒的及格水平,达到12分20秒优秀水平的也比比皆是。女同学们也不甘示弱,1500米测试结果一样令人满意。

正是因为在校期间科学的训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很多同学在毕业离校后仍会怀念在校期间苦练长跑的经历,也感念那时打下的健康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很多高校纷纷取消长跑训练和竞赛的时候,清华不但一直坚持下来,还更加强化科学长跑知识的普及。

现在,在三千米长跑的基础上,清华又将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阳光长跑”纳入体育课课内要求,确保大一和大二学生每周有两次长跑锻炼。校园的马拉松比赛等跑步项目也是很多清华人的锻炼方式。每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上,也能看到众多身着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紫色T恤的选手。越来越多的清华人都参与到长跑活动中,用跑步锻炼身体、提升信念,不断超越自己。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