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管好时间,保证一夜好眠

2015.03.20
    • 供稿

      映像设计组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张铮

    • 图片

      唐蓓蓓

    • 动画

      唐蓓蓓

    •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 设计

      王寅、张颖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200多名参加全国县委书记研修班的学员座谈时,讲述了自己当县委书记时的经历,他还特别提到:“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后来我就想了一个,今天(晚上)做到12点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身经历对年轻人“不要老熬夜”的这番告诫,让很多网民唏嘘不已,很多人都在网上回应:“工作太忙,没办法啊!”,“必须加班,做不到啊!”,也有网友表示要“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熬夜,保证睡眠。

       确实,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多职场人士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熬夜似乎也成了“认真工作”的代名词,但长期熬夜很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其实,当今社会中,由各种原因引发的诸如失眠、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等睡眠问题,绝非仅仅是职场人士才有,已经成为与社会各类群体有关的世界性的难题。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充足的、适度的、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保持健康和恢复精力的过程。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这三者都需要更加用心做到。在清华园中,很多的老师、同学恐怕也仅仅重视了均衡饮食、坚持锻炼,但对于睡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1950年代后期,在“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指引下,清华教工们居住的五公寓,总是到深夜还亮着灯,还有老师在辛勤地工作着,因此留下了“五公寓晚上的灯光”这个催人奋进的场景。现在的校园中,每到深夜,还是随处可见挑灯夜战的实验室,居住在宿舍的同学们“刷夜”也是常事,经常要在熄灯后将电脑的电池用尽,才会依依不舍地上床睡觉。在2015年的“世界睡眠日”这一天,我们呼吁清华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关注自己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学习工作,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同样也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必备条件。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