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刘波: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2015.11.18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采访&文字

    张铮

     

    图片

    宋晨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题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为了健全完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切实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清华大学于2015年6月决定设立教学委员会,并制定《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章程》。

教学委员会是清华大学教学工作的审议、评议、指导和咨询机构,致力于推动教育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学委员会委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能积极参加教学委员会工作的教师担任。第一届教学委员会分为教学评定、课程培养、创新创业和通识教育四个分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担任主任,来自各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29位教师担任委员。

清华映像栏目对教学委员会中的几位教师进行了专访,请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就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教学委员会的职能、未来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等发表了看法,文中的观点均代表其个人观点,并非教学委员会的决议。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全国高校中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如何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巩固清华已有的体育教育优势,强化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继承与发扬清华体育的优良传统呢?针对这些问题,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体育部主任刘波,在东大操场的看台上,注视着运动场中生龙活虎训练和锻炼的同学们,向我们谈起了他的看法。

“清华体育始终在马约翰先生的‘体育的迁移价值’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因此体育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都有密切的关系。体育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最有效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刘波从马约翰先生的理论出发来论述体育对于育人的重要作用,“与其他综合性高校相比,清华在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体育场馆、学科发展、运动队建设等方面肯定是领先的。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传统,例如‘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等口号与理念,‘半强制锻炼’、‘阳光长跑’、将体育课贯穿大学四年、ABC类体育运动队的管理与人才培养、贯穿全年的‘马杯’赛事、校园马拉松、恢复‘第一堂体育课’等制度建设和校园体育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在未来教学改革中要继承和巩固的。”

不过,刘波也更多地谈到了教学改革中体育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体育部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那么在改革后如何保障教学系列教师的利益和积极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体育教育主要的矛盾来自于学生:首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相对薄弱造成大学生体育素质较差,可以用‘缺失运动技能、缺少健康常识、缺乏锻炼习惯’来总结;其次,高校的学生兴趣日趋多元,网络电子产品侵占了他们很多可以用来锻炼的时间,这让我们很忧虑。”

针对这些问题,刘波和体育部的老师们已经做了很多基础调研,并开始通过具体的措施来解决。比如,他们从注册中心了解到,在下午4-5点,真正有课的同学只有大约15%,并且几乎没有同学在一周之中的每一天都在这个时段有课。基于此,他们从2014级开始恢复了下午4点后的“半强制锻炼”,把同学们“赶到”运动场上去。他们还通过调研发现,一年下来“马杯”赛事参赛人数有4万多人次,但很多同学是兼项,还有相当比例的同学不参与任何项目。于是体育部正在酝酿多组织开展班集体参加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更多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现培育“聪明、坚毅、勇敢、合作”精神的目的。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