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视频清华 - 精彩推荐 - 正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校友代表丁欣在202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母校给予的至高荣誉,让我在毕业多年后重穿学位服,参加这场来之不易的毕业典礼。

我于2001年考入清华,毕业后成为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今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我作为国家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为打赢这场战“疫”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接到母校的发言任务,我激动万分,深感无上光荣。但在准备发言稿时,内心却十分忐忑——我毕业后的经历从校园到医院,短短11年,没有取得过什么大的成就。在师弟师妹们如此重要的人生转折,该说点什么呢?思来想去,就分享三个令我难忘的场景吧。

第一个场景,是关于敬畏。参加工作不久,我遇到了一个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气管插管。由于我复习过相关流程,也曾在麻醉科成功实施过这项操作,便主动请缨。但当我拿着喉镜,站在病人床头时,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都无法将气管插管送到气道里。耳边,监护仪的报警声越来越刺耳,眼前,病人的嘴唇越来越紫。看到我方寸大乱,在一旁的老师迅速接手,顺利插管,病人转危为安。后来我才知道,ICU中的气管插管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而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个临床规范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固然勇气可嘉,但是更要有对前人的尊重、对经验的敬畏。于是我从头开始,求问老师、请教护士,踏踏实实地“泡”在病房里,从每一个病人身上一点一滴地实践并总结经验。回首11年的工作经历,是母校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的学风,陪伴我度过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每一天。

第二个场景,是关于勇气。得知新冠疫情暴发,尽管早就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但面对尚不熟悉的病毒,仍会心存一丝畏惧。到达武汉同济医院的第一天,平时喧闹的更衣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默默地穿戴防护设备,互相检查可能的疏漏。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护目镜、口罩……一个多小时以后,当我全副武装走进病房的时候,紧张得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初入病房,环境的陌生和经验的不足使早期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看着生命在眼前逝去,心中的挫败感和恐惧感难以言语。然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困难与压力只会让我们清华人愈挫愈勇。我跟战友们一起,逐步摸索并优化了特殊条件下的查房和交接班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主动承担了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床旁超声评估等高风险的操作。离开武汉前,我们穿脱防护服的时间缩短了将近一半,病人的病情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无尽的未知和挑战,而我们清华人的特点就是不惧困难、直面挑战。很多时候,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比战胜困难本身更加重要。

第三个场景,是关于初心。结束了武汉战“疫”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医院组织我们在门诊大厅通道的纪念展板前合影。一位患者大叔站在旁边看了我们很久,当他确认我们就是从武汉归来的医疗队时,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通道我曾走过无数次,但这一刻,我忽然觉得它有了特殊的意义。疫情之前,医患关系的紧张让身边的一些同事选择离开,我也曾动过转行的念头,但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让我觉得就这样放弃自己治病救人的初衷实在难舍。这次疫情之中,无论是在武汉当地,无数志愿者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还是撤离时领导与群众的夹道欢送,都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感。其实我们做的,仍然是平时在医院里同样的工作,只是由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切合了国家与人民最迫切的需要,于是获得了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肯定。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只要坚守初心,就不会在意一时一事的外界评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积累,在顺境时厚积薄发。

各位同学,你们即将离开校园,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许多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方式,也让我们在喧嚣浮躁中停了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人生的本质,思考我们最终想要追求什么。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定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我希望,当你的人生路上遇到诱惑、迷茫甚至坎坷失意的时候,仍能葆有母校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食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希望你们历经沧桑,归来仍是少年,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祝大家前程似锦、乐享人生;祝亲爱的母校春风化雨、多育英才;更愿伟大的祖国万里锦绣、国泰民安!


2020年06月22日 10:59:2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