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三教的外墙上,这位目光坚定的年轻人每天都凝目眺望着眼前的热土。施滉烈士,留美学生中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施滉和许多清华学生都热情投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组织“唯真学会”,主编《国情报告》,拜访孙中山先生。1924年留学斯坦福大学后,施滉一直积极向华侨和美国人民进行反帝宣传,并在美国加入了共产党。1934年,因叛徒出卖,他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
1926年3月18日,爱国学生游行请愿。在血腥的镇压中,清华学生韦杰三身中四弹。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大声疾呼:“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时年23岁。
同年11月份,清华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三院成立。
到1931年,支部中已有十多位成员,主要工作是作群众性的宣传,如开办民众夜校,教习文化、宣讲革命。这一时期曾担任清华党支部书记的冯仲云和张甲洲后来都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重要将领。
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风起云涌,时任支部书记蒋南翔奋笔疾书《告全国民众书》——“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运动中,学生党员姚依林参与指挥工作,女生陆璀为唤起民族觉醒而振臂高呼,被称誉为中国的“贞德”。
抗战全面爆发后,清华的学生党员纷纷走上战场,在一线战斗中牺牲的就有张甲洲、黄诚、杨学诚、李冠英等十多人。另一部分学生党员则跟随学校南迁,一路宣传党的政策。
1946年10月,清华在北平复员。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反美扶日运动等斗争中,清华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规模达到200多人,成为冲破黎明前黑暗的重要力量。
获得解放后,1949年6月28日,清华大学党总支在二校门公布了全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名单。清华党的工作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的校庆纪念日,1924级在京的校友们齐聚图书馆,在门厅正壁上为施滉建碑立像。
“清华最光荣的儿子”,这不但是献给施滉的崇高荣誉,更是所有为国家和民族而忘我奋斗的清华儿女们的永恒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