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 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胡尚如
胡尚如,清华大学建筑学系2002级本科生。现为清华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目前正在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从事支教工作。
去年年底,高三年级有个班因不满授课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要求学校换老师,于是,我被调到这个班来教数学。
怀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我接手了这个班:班上同学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尤其差,上课的时候睡觉、看小说、看杂志,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屡屡出现。于是,每次给他们上课都充满了抵触情绪。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试着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
也许他们很调皮,也许有时会犯点错误,但是,想想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不是跟他们一样吗?如果这个年龄就老气横秋,毫无活力,那还像是朝气蓬勃的高中生吗?
也许他们上课时不太配合,但是,跟他们交流之后才发现,他们上数学课时心里是很矛盾的,面临高考,他们也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只是他们的基础实在太薄弱了。
他们也并不像有些人传说的那样“坏”,他们是能分辨是非的,他们的心也都是热腾腾的。一次,我生病了,讲课的时候头上不停地冒冷汗。坐在讲台下的学生默默地往讲台上放纸巾。下课的时候,还有的学生关心的询问。一个学生还递给我一张纸条,这是以几个同学联名写的,上面写着:“胡老师:听说你身体不好,是不是感冒了?如果真的支撑不了,就去打点滴吧。身体健康真的很重要。其实我们都很想上你的课,可是……如果不行的话就不要硬撑了。我们知道你是我们心中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学生是如此的懂事,当时我的心里真的好感动。这张纸条我至今一直都保存着。
六月一号,他们的最后一课了,也是我的最后一课了。这节课我没有给他们讲任何知识,也没有坐在讲台上,而是坐在了学生中间。我们彼此聊了很多,聊到了以前的教学,聊到了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聊到了高考,聊到了大学生活,聊到了个人的理想,甚至聊到了许多个人隐私。那一刻,我们不再是老师和学生,而是朋友关系。这是我上的最长的一次课,两堂课都过去了,还没有人要走,接下来的自习课继续聊,直到班主任来催学生收拾东西,我才对他们的高考叮嘱又叮嘱,然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教室。
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走到学生中去,才会发现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可爱。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们已经走进了考场。我要默默地祝福这些可爱的朋友们,希望他们都能在考场上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