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举办“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流大学建设与学科发展论坛”
【新闻中心讯】4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流大学建设与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央主楼327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康克军,校党委副书记韩景阳,高研中心主任聂华桐,理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朱邦芬,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范守善,材料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柳百新,化学系系主任、中科院院士张希等出席讨论会。部属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检查第二工作组组长卢铁城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康克军在发言中对学校近年来院系、学科等的快速发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的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总体介绍。与会人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和如何建设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领域、突出学科方向等进行了热烈探讨。
大家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引领社会思想、文化与技术进步,支撑国家发展,创造研究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共性,出现一流大学既是民族兴旺的必然,也是国家昌盛的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也必然会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华大地崛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加快创建步伐,在今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是党和国家交给清华大学的光荣任务。
大家在发言中一致认为,人才问题是跻身一流大学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培养和引进人才应该并重,特别要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三四十岁的青年教师正处于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是创造性最强、效率最高、产生科研成果最多的时期,建议学校多关注这部分教师,创造更适合他们发展的良好条件,营造鼓励和支持他们潜心研究的环境氛围,可以适当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例如通过设置助理教授岗位等形式,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流人才。在博士后和博士生的选择上,国外的科研团队中博士后占有很大比重,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群体,因此建议学校加大对博士后的重视程度,提高博士后的待遇,吸纳更多更优秀的博士后。博士生培养在制度上也要继续创新,进一步形成淘汰机制,提高培养效率。
关于学科建设问题,多数与会人员都认为选定优势学科领域,注重发展可能形成突出成果的学科方向,带动若干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一流的目标是正确的,关键是如何实施。学校应该集中资源,加大优势学科领域的投入力度,保障重点学科的优势。
精仪系、热能系、汽车系、航天航空学院、电子系、生物系、材料系、医学院、核研院、经管学院、公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所)的近20位院(系、所)领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党办校办、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房管处、学科建设办和科研院等管理部门的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讨论会。(供稿 科研院 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