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百年清华校友访谈 - 正文

枫芒初露,成功有道

——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系友网易副总裁周枫

  “Vision, Passion and Execution.”我将在伯克利的导师的良言送给所有的学弟学妹们,祝福你们前程似锦。

                                   ——周枫

  周枫学长于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2000年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于2007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已成为网易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搜索引擎“有道”的创始人。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我们采访了周枫学长。儒雅、乐观还有些腼腆的他从清华学生时代说开,向我们讲述留学海外、归国创业的点点滴滴。在学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计算机人对事业的热情,一个清华学子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水木清华,“枫”情酒井

  说到在清华的校园生活,周枫觉得那应该是最难忘的时段。在这个阶段,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在学生科协工作的经历。他从大三开始担任科协主席,当时还是1998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刚刚起步,还是学生的周枫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校网络的初步建设当中来。由于当时学校还没有校园网,他所在的学生科协承担起一部分建设局域网的工作——买网线、铺设网线、调试交换机等等。当时周枫和他的同学在9号楼建立的局域网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局域网,从这里也诞生了目前大家常用的酒井BBS。当时的女生楼是7号楼,由于很难在7号楼进行网线铺设工作,因此周枫他们将网线由空中直接从9号楼连接到7号楼2层的一个房间,这样也保证了计算机本系的女生能够上酒井BBS。

  提起这段时光,周枫说:“这个阶段对我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我学会了如何计划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些事情,同时从中收获了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

  求学海外,大智广博

  在海外求学的5年岁月里,周枫对国内外学术氛围的差异也颇有体会。

  伯克利的校园氛围注重思想的交流、讨论、碰撞和思考,做研究注重找到研究者兴趣的兴奋点、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周枫所在的研究组就经常组织非官方性质的学习会和研讨会。

  伯克利研究生课程内容新颖,教师对于教学的投入也很大。在伯克利读书的时候,周枫发表的论文中一半是课程作业。他用这个为例向我们说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创新、创造的机会,对于学术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要用轻松的方式做学术。

  周枫还提到,国外研究者做出来的很多东西除了技术性,还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点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要做好研究就必须要做有心人。往往很多研究成果最初都源于你不太注意、不太重视的地方,比如日常生活当中看似的小事。”同时周枫认为,一个人能力的根本在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透过模糊信息的表象,去定义、执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伯克利的不懈奋斗和努力,周枫已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怀揣自己的梦想即将回到自己熟悉的北京,开始他另一段奋斗的故事。

  归国创业,成功有道

  周枫坦陈,自己能够任职网易,主要是和丁磊志同道合:“找工作其实是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2004年,丁磊通过一封电子邮件和一个电话结识了周枫,后来丁磊曾多次到美国与周枫见面。每次见面除了技术问题,他俩还对很多问题进行了交流。丁磊重视人才的作风令周枫感动。

  周枫谈到,他选择网易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认为网易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网易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内部创业的模式,公司很注重发挥和培养个人的能力。无论是谁有想法只要提出来,只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就可以得到公司的各种支持去做,如果发展好,那可能就是一个比较成型的产品了。网易旗下搜索“有道”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做任何事情,人都是最大的财富。对于团队的素质,周枫注重3个方面:

  第一个是兴趣广泛。兴趣广泛是一个很关键的优点。事业发展初期,难免会碰到大家都不太熟悉的领域,这时候,兴趣往往会成为最好的领路人。

  第二个是实践的精神。很多东西光了解是不够的。在很多情况下,不但需要了解一件事物,还需要勇于实现自己的设想,这是判定一个人是否很优秀的重要标准。身为副总裁的周枫,每天都会花时间写程序,将自己的想法动手实现,不断测试、完善,直到满意为止。

  第三个是创新性。不把公司的事情当作写程序,而用更聪明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团队里面人的思维是否很活跃,是否能够从圈子里跳出来往另一种方向思考,是一个创新的关键出发点。

  面对现在的成功,周枫并没有满足现状,他非常坦诚地说到现在有道与百度、google等知名搜索引擎之间的差距。同时,他也非常有信心,他们会将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发展下去,不断学习,为将来更好的发展不懈努力。(供稿 研通社 编辑 襄桦)

2009年05月21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