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系母校,寄语后来人
——访公管学院1999级校友海淀资本中心总经理杜朋
■公管学院 许焰妮 马龙 杨勇
对于校内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来说,杜朋学长的名字并不陌生。他曾于2007年回到清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2008年为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创业大赛做评委,目前一直与学校的创业协会有较多联系。从萌发创业梦想到自己创业再到服务于创业者,他与“创业”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源。校友之间的亲切感让访谈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展开,学长将其经历娓娓道来,他时时洋溢着的热情和坦诚,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生工作是对人很好的锻炼”
杜朋学长坦言,在校期间的大量学生工作让他受益菲浅:“我是艺术特长生,一进入清华就加入了社团,做舞监,外联等,研究生时顺理成章就成为辅导员。清华有很多同学都积极做社会工作,有比较好的氛围。做学生工作就跟同学打交道多,责任感强,给人成长的动力。”我们了解到,因为杜朋学长在团委、艺术团里的出色工作,他一毕业到清华科技园工作就得到了重用,后来担任了清华科技园服务中心的总经理,成为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
然后,杜朋学长语重心长的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的矛盾更复杂,学生工作是对人很好的锻炼。另外,实习也很重要。我本科阶段就去兼职了。早点了解自己适合哪些行业,读研时导师安排我在国家信息中心实习,跟着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去地方看过,比较受锻炼。半年时间每天都去。如果有机会出国交流,不要拿自己当学生,而要当研究人员。什么人最幸福?把事业和兴趣结合起来。上学期间,创业的经历是在跟社会打交道,很有价值。我认为抽时间跟社会打交道比较重要,但同时基本的课程也要学好。我学习期间有些比较有用的课没怎么学好,因为当时仅仅是凭兴趣学的。我觉得应该学点财务,还有外语要学好。我们现在外语就不够用了。思维方法也比较重要。另外,锻炼身体很重要。”
“清华的学风教育我们做事要认真”
当被问及职业发展道路时,杜朋学长的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华的学风教育我们做事要认真。”他告诉我们,他读硕士时对未来的规划还不是很多,那时公管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学生还不太清楚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研二时,他去参加了创业大赛,接触了风险投资一些人。毕业的时候,因为在校时候就与清华科技园有联系,毕业后就去了清华科技园企划部工作,在此岗位上,他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为企业创新服务,为企业搭建平台。后来清华科技园重组,他出任了清华科技园服务中心总经理,努力思考创业企业需要的发展资源,在工作中慢慢地与创业者、企业家交上朋友。
2006年时,海淀区政府想设立一个创业服务中心,参与相关政策制定,为成长的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开发金融产品,海淀资本中心应运而生,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区域性、全方位、一体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杜朋学长被聘为总经理,带领海淀资本中心致力于搭建中小企业助力平台,打造投资服务专业机构。
对于校内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杜朋学长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清华同学现在创业,热情不如1999-2000年,当时特别疯狂。现在大家更加理智。如果在校期间能接触一些创业常识,把梦想存起来,未来有机会能拿出来。一毕业就创业成功的比较少,一定要先有一定社会积淀再来。”
在访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学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谈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时,杜朋学长说:“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国家现在还没有较好的支持体系,只能是胜者为王。中关村这里算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也尽量帮助做好。我们参加了AAMA亚杰商会摇篮计划,TEEC清华企业家协会等组织。清华大氛围非常好,有成功的先行者带动后来人。我不断在向前辈学习。我幸运可以做这件事,而且有这样的榜样。”
针对公管学院学生的就业特点,杜朋学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道:“在毕业时选择道路时,我认为去政府做公务员和去企业并不矛盾,我们当时目标是帮助企业成长,这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责任。要制定很多政策,比如怎样的金融产品适合企业需要?创业投资是新兴的,很风光,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我们成为政府与企业的中间人。去年我发起成立海淀区创业投资协会。我虽然不是公务员,但也可以为政府做贡献,我们站在专业的角度,为政府提意见,领导比较认可。我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同时,他也鼓励公管学院的学生去政府工作,“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政府可以提高政府运作的水平和效率。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学院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政策研究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清华是棵大树,我走到哪里都会依托它”
在谈到清华赋予的最独特的帮助和资源时,杜朋学长动情地说:“清华是棵大树,我走到哪里都会依托它。首先体现在做事的态度上,清华人在做事的方式上务实,大家比较坦诚地追求本质,以开放的心态沟通。清华人有一种文化的认同,自然顺畅,这就是资源。除了校友直接或间接帮助,更重要是好沟通。清华一直强调团队,集体,形成很好的文化内涵和纽带。当你不是有意识的做团结的事时,因为你的价值观比较一致,做事方式相同,不短视,不是为了私利,我们的作风相同,容易形成团体。”
对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杜朋学长有这样的理解:“自强不用说。能上清华的,都把自强写进心里了,这是一种让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的精神。特别是工作以后,觉得人能做多大的事关键看有多大的心。厚德载物也是非常的重要。在商业活动中,你的信誉和人品决定了你未来的成就。有时你靠小心眼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不可能长久。能成功的人,要看是否有包容心,是否为人厚道。这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供稿 公管学院 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