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2010新生故事 - 正文

清华教育扶贫帮扶4名学生考入清华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在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的帮助下,2010年4位被帮扶贫困地区的学生成功走进清华大学,他们分别是吉林省通榆县的张健、齐越和江西省安远县的唐岸、陈柏栋,他们分别被土水学院、经管学院、软件学院和航天航空学院录取。

  这4名考生能考入清华大学,除了他们本人的刻苦努力和老师的精心培养,也得益于清华大学通过教育扶贫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高三师生开展的高考辅导。

  吉林通榆县是“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小学远程在线”项目的最早受益者。2008年,“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小学远程在线”落户该县60所中小学校,两年多来,全县有2000多名中小学领导、教师通过这一远程教育平台分别接受了“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培训”、“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清华伟新教育扶贫基础教研员培训”、“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小学远程在线教师系列培训”、“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高考辅导”等多项培训;有数千中小学师生通过二级教学站收看“清华伟新远程教育扶贫中小学在线实时课堂暨小学生道德素质提升系列课程”;全县还先后组织60多名中小学校长、100多位教师到清华大学参加面授学习。通过这种全方位的系列培训,全县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领导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提高。

  “安远一中是江西省的重点中学,自2005年以来一直没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今年一下考取两个,这完全得益于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的远程教学培训。”江西省安远县小平教育基金教学站表示。几年来,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认真做好教学站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全面提高安远县教学质量、为本县学子圆大学梦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

  据了解,2003 年,清华大学以“教育服务社会”为理念,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开展实施教育扶贫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将教育和培训资源无偿输送到贫困地区。

  教育扶贫工作坚持“大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能推广”的发展理念,据悉,目前清华已经在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700多个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其中覆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50多个,并且在各乡镇中小学建立了2270多个“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中小学远程在线”二级站,累计培训超过80万人次。每年无偿提供的各类远程及面授培训课程已逾3000个学时,内容涉及干部培训、中小学师生培训、农民培训等。

  此外,自2006年起,清华还每年组织开展中美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共有近千名清华大学在校师生、200 多名美国高校师生利用暑假奔赴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所在县开展英语教学、计算机教学、学习经验交流等支教活动,将当面传授与远程教学有效结合,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带去知识和希望。

2010年08月25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