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核研院成立60周年 - 正文

清华大学核研院建院60周年总结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清华新闻网9月29日电(记者 曲田 通讯员 齐炜炜 摄影 石加东)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6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200号”)建院60周年总结纪念大会在新清华学堂隆重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原秘书长华建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党委书记陈旭等出席大会。来自国家部委、高校、企事业单位代表和校内师生代表近500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核研院历史进程、共话核研院未来发展。核研院党委书记唐亚平主持大会。

大会现场



陈旭致辞

陈旭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核研院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核研院以及清华大学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陈旭指出,清华大学核研院为国而生,为国而长。60年来,核研院坚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取得了一批国内首创、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核研院60年走过的历程可以用“一种精神、一支团队、一面旗帜”来概括,核研院60年走过的路是一条清华科研人员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之路,是一条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之路,是一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成功之路。

陈旭强调,核研院的成长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对核研院寄予着殷切期望,鼓励和支持核研院在自主创新、服务国家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贡献。

陈旭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核能是大国重器,清华大学一直把核能学科作为举全校之力发展的重点学科方向。希望核研院继续秉持“建堆报国、建堆育人”的初心使命和“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聚焦前沿、勇攀高峰,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瞄准国家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的技术谋篇布局,实现核研院师生员工“争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干几件大事”的奋斗目标。

陈旭最后说,2020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综合改革、“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开启迈向2030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200号精神”和清华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的优秀文化与传统,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爱国奉献、自主创新意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建校110周年,向2030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奋力迈进!

回顾核研院60年历程,第一代人“建堆报国、建堆育人”,满怀青春热情,在吕应中的领导下,在“200号”的远郊天地里用双手建设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在过去30多年中,两代核研院人在王大中的带领下知难而进,众志成城,以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为主要学术追求,在高温气冷堆和一体化自然循环水冷堆技术上走到世界前列。

张作义作汇报

谈及近20年的发展,张作义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我们这一代核研院人高兴地宣布,我们成功地化解了三大挑战,实现了两个台阶的跨越。”进入21世纪后,核研院的发展面临如何在价值多元的环境下避免大规模研究团队“裂变”为教授个人的自由探索、如何在世界核能发展遇到瓶颈的形势下坚持“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如何在引进技术获得关注的环境下坚持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等三大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王大中率先提出要着力跨越两个台阶:实验反应堆向工业规模原型堆的跨越,老一代科研工作者向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的传承。

如今,“两个台阶的跨越”已经实现。在跨越第一个台阶方面,2006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列为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张作义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清华成为唯一牵头实施重大专项的高校。2012年12月,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开工。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全部研发、工程验证、土建、设备制造和安装,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把反应堆做成白菜价”,并非天方夜谭。核能的发展瓶颈是安全,安全的瓶颈是散热。在山东荣成,清华大学核研院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两个模块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每个模块10万千瓦发电功率。“我们有信心利用中国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优势,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张作义说,实践表明,“200号”这样的重大集成创新平台可以支撑高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战略性力量。其作用一是充当变革性技术创新的力量,帮助避免在大型企业主导的领域出现创新不足的现象。二是成为多学科协同攻坚的平台,发挥高校院系多学科创新人才的作用。三是作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接力培养输送优秀人才的桥梁。面向未来,核研院制定了发展目标: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致力于将核研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顶尖的以核为主要特色,以核能、新能源为主要研究领域跨学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战略性高技术研究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和平与安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干几件大事。


余剑锋发言

“清华大学核研院既是清华大学和我国高校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核工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对核研院取得成就给予高度赞扬。他表示,核研院自创建以来,为核工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军人才,核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高温气冷堆领跑世界。“特别是进入20世纪的20年里边,以高温气冷堆的成功研发,工程示范和商业推广为标志,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的道路。”余剑锋说,“面向国内国际市场,我们共同开展60万千瓦的高温气冷堆的商业推广,着力打造高水平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平台,把校企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唐亚平主持大会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刘永德分别讲话,对核研院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期待核研院今后作出更大成绩。国家能源局、华能集团、威海市政府、兄弟院系和在读研究生代表等也纷纷发言,对核研院建院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会场外景 向新程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筹建于1958年,始建于1960年。核研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规模最大的实体硏究院,也是我国早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核能研究基地之一。现有清华大学教研系列人员54人,研究系列140人,其它系列127人,博士后47人,合同制职工310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90人。昌平科研基地占地1000亩,科研用房11万平米。拥有4座实验核反应堆,以及从核燃料、反应堆、到后处理完整实验设施群,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创新性核能科研基地。

编辑:曲田 李晨晖

审核:程曦

2020年09月30日 08:21: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