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对标争先”在行动 - 正文

【“对标争先”案例分享】化学工程系反应工程支部:党员结对子 集体有力量

一、思路

不同党员群体年龄跨度大,经历与思想成熟度差异大,是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一大挑战,也是本支部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支部认真分析离退休党员在经历、阅历与吃苦奉献方面的优势,以及年轻博士后党员流动性大、适应集体文化需要时间等实际状况,提出“资深党员与年青党员的结对子”活动,通过思想谈心,促进沟通交流,既使年轻党员建立强烈集体文化认同感,又可以从社会发展道路认识、科研方向选择、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技术产业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有所收获,进而强化奉献精神。资深党员也切实了解了当代年轻党员在业务与生活上的压力,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上述活动促进了理解与沟通,形成团队合力,在许多大事的判断、认同及执行力上有明显增强,支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服务中心工作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二、做法

考虑到支部多年保持25-30名正式党员、博士后党员占60%左右的现状,党支部建立了资深党员(党龄20-60年)与博士后党员间“结对子”联系名单,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博士后党员提前约资深党员的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资深党员根据自己的经历谈感想体会。

2.及时更新结对子名单。该活动已经坚持了3-4年。博士后党员进行流动,但结对子活动一直在进行,成为一条鲜活的思想纽带和沟通桥梁。

3.发挥青年委员作用,组织座谈。利用支委会中青年委员与博士后党员年龄相仿,容易组织活动的特点,帮助博士后党员的科研与发展。最后扩大为系级的“青年教师沙龙”,已经成功举办两届。

青年教师沙龙

4.结合多形式组合的机动队伍,服务中心工作。为减轻研究室老师繁重的科研压力,支部层面以服务为中心理念,在实验安全管理、科研平台管理、学生班集体管理、教学管理、职工队伍考核、奖学金评定方面,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不同教师组合的工作机制。

三、成效

1.增强党员对于国情的理解。年轻的博士后党员(年龄大多在26-33岁之间)对于抗日、国民党、大跃进、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文化大革命、两弹一星等都没有切身体会。而本支部中,金涌院士党龄超50年,俞芷青老师党龄超60年,旧社会“亡国奴”的惨痛感受、“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公正待遇,他们用活生生的例子给年轻党员讲授,使年轻党员受到极大震动。显著加深了对“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维持社会稳定”等的理解,对于国情的理解,使得年轻党员更加理解与拥护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并积极执行,大大加强了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2.增强党员的科研能力。“又红又专”是清华的优秀传统,但实践起来挑战很大。魏飞教授作为本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在党员结对子活动中教导年轻党员做科研“要有鹰的眼睛,要找准科研方向”。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做正确的事与有意义的事,才能避免“长年忙忙碌碌,到头碌碌无为”。结合20多年前在化工系率先发展碳纳米材料,利用工程与工艺结合方法发展新型煤化工等重大课题攻关等案例,使年轻党员收获很大。同时,年轻党员也对魏老师强调物理,重视物理留下了深刻印象。骞伟中教授则利用亲身经历,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如何切实推进技术产业化,利用高校教师的亲和力,做好产业化各方的沟通纽带,大大开拓了年轻党员的眼界与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化工行业包容性强,内涵丰富,与材料、环境、能源等重大领域结合紧密,大有可为,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使命感与发展动力。

3.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集体观念。俞芷青老师在结对子活动中,详细介绍了支部如何照顾到每一位研究生的生活和科研情况,如何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实验,如何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正是这种慈母般的关怀,使得学生们毕业30年以后仍然念念不忘。王亭杰老师则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工作中,厘清“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如何把“小我”的发展与“大我”良好结合起来的思想方法。

4.博士后党员的集体认同感,参与感大大加强。博士后党员经过结对子活动,思想得到了提升,不但写出了多份学习心得,而且在教研室举办学术活动节、撰写学科发展史、科研项目攻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5.党组织的建设力在各种打硬仗环节中得到充分检验。老中青三代党员加强理解沟通,互相帮助,在关键时刻才能拧成一条绳,发挥战斗力。支部把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有效贯彻到十四五学科规划、疫情防控方面。在学科规划中,能够大胆解放思想,提倡跨学科,积极借鉴理科先进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本学科发展的痛点问题,充分讨论,凝聚共识,形成了有效的学科规划方案。在疫情防控方面,本教研室的职工较多,在系里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每天统计量很大,大家在互相交流中,充分理解与认真执行国家、北京市与学校的防控政策,积极配合,认真上报,保证了按时完成任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做到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情绪高昂,展现了强大战斗力。

四、启示

支部建设的思想工作,科研与教学的实际工作,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工作。一心为集体服务,创建有效的工作方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能够交心,理解与互助,集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供稿:组织部、化工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

2020年09月18日 16:35:3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