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通讯员 郭仲康 邢晓瑛 蔡烨怡
陈恩科,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0级校友,现为美国思科公司(Cisco)杰出工程师(Distinguished Engineer)。自动化系HAGE励学金创始人、资助人。
清华启航
1980年,16岁的陈恩科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是第一志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这位农家子弟便从陕西省岐山县的家乡来到了首都北京,开始了一段改变人生的新旅程。
进入清华校园后,除了清华园的自由开放、大师云集的学术氛围使陈恩科眼界大开,更让他感到温暖的是清华的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在访谈中说,“清华的老师不仅学术水平很高,对学生的事情非常上心。”班主任和辅导员在了解到陈恩科的家庭情况后,为他申请了国家二等助学金,帮助他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在清华的这几年,我成天都在读书学习,大部分同学当时都很用功,也互相激励。”这种潜心静气的学习态度让陈恩科培养了扎实的工科功底,在成倍的努力下,原本是短板的英语学科也渐渐有了起色。“不是说努力学习英语,我是一有时间就学英语。”当时的清华已经有了英语分级教学的制度,刚入学时陈恩科被分在了水平最差的C班,学习了两周以后,C班的教学不能再满足他的学习需求,他向B班英语老师提出要去B班学习,任课老师在评估了他的水平之后,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任,给了陈恩科很大的鼓舞。
在四年之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陈恩科获得了自动化系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英语拿到了90分的高分,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资格。从陕西农村出发时,他或许没有想到这一步,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里程碑式的转变。
乘风破浪
来到美国以后,陈恩科在五年内先后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设计和建设美国教育科研网。当时的美国教育科研网发展刚刚起步,陈恩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业界的知识,在三年里,他通过这份工作真正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为之后的工作方向打下了基础。三年之后,目睹互联网渐渐走向商业化,陈恩科开始思考如何顺应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一个工作邀约下,他移居华盛顿首府,入职了一家电讯公司,着手网络商业化发展。那几年中,商业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流量每周都增加几个百分点,网络扩容的速度几乎跟不上需求的发展速度。1994年到1997年,陈恩科致力于网络工程应用,工作中他使用了大量思科公司的产品,因此对思科的研发工作产生了兴趣,萌生了入职思科公司的想法。由于之前就曾经有过密切合作,通过和公司领导的简短交流,他很顺利地入职了思科公司。在思科工作的几年中,陈恩科主要负责路由器算法设计和实现、运营商之间的联网协议设计。90年代末,创业公司大量兴起,他几经辗转,就职于一些创业小公司,在和不同的企业、工程师合作的过程当中,陈恩科的工程水平和对行业的认知也不断增强。2004年,他回到了思科,主要负责中端路由器研发。至今,陈恩科一直在思科公司工作,现任思科公司杰出工程师。十多年来,他曾先后参与面向企业的网络中端产品开发、面向运营商的高端产品开发、网络协议制定等工作。
互联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在陈恩科入职的三十余年中,他不断地转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学习新的知识,但不变的是他对网络行业的坚守。采访中,陈恩科经常感叹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好机遇和来自外界的帮助。机遇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重提那句老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薪火相传
2011年,陈恩科在自动化系设立HAGE励学金,金额约为每年10万人民币,项目年限为10年。励学金采用申请-审核制,旨在帮助有经济困难或有经济需要的同学实现个人发展。
谈及设立励学金的初衷,陈恩科回忆了他在清华时接受国家助学金的情况。他说,“那时,我们家的情况并不是最困难的。我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家里没有办法提供经济支持,本科期间都没能回一次家。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大家很照顾,帮助同学们申请助学金,联系勤工助学岗位。这才让大家能够一路顺利发展。”正是因为自己的经历,让陈恩科对清华、对社会充满感激,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2010年,正值自动化系40周年系庆。陈恩科向系里的老师提出了资助学生的想法。他们就资助的形式进行了商讨,最终确定以励学金的方式发放。励学金不同于传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属于发展型资助,帮助同学在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励学金有独特的申请-审核制度,这种资助模式在当时有开创性的意义。
励学金设立至今已经运营了十年。在这十年中,有几百名同学在HAGE励学金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梦想。他们中的一些人报名了外语、健身课程;一些人回到家乡进行支教;一些人参加了国际交流。每年的励学金申请,陈恩科都会亲自阅读,他也多次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流。从接受者到给予者,清华人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精神薪火相传。陈恩科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两个孩子在美国成长并接受教育的经历,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志向,他也自始至终尊重和支持着他们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我想人生来就是如此。”
从陕西小乡村,到世界领先的通讯公司,陈恩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他从未忘记回报过去,播撒关怀和希望。相信在他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学子能够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清华新闻网10月12日电)
供稿:自动化系
编辑:李华山 李若梦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