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 正文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庆祝活动之“医学人文论坛”举办

同期发布《2021年医师调查报告——回归人文 守护崇高》

清华新闻网4月20日电 4月16日,作为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的“清华大学医学人文论坛”召开,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21年医师调查报告——回归人文 守护崇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原主任沈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天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原副主任刘世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高金声、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袁钟等出席会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来贺信,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

韩启德致辞

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人文精神回归,守护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这个理念不仅要在医院里,行业里、社会上达到共识,更要让决策者、管理者真正认同。应做出更多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和医生良性发展的决策,真正为医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做一名好医生,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读钟南山贺信

钟南山在贺信中指出,所谓“良医”,应当是指“德技双馨”的医生,医德水平要高,医疗技术要好,既要能对病人的病痛感同身受,又要有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本事。这是病人最需要的医生。“良医计划”就是要发现、培养、扶助、支持“良医”,树立“良医”典型,宣传“良医”事迹,为“良医”的成长和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推动形成“医生愿做良医,社会尊重良医”的良好氛围。希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和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今后继续加强合作,期待“良医计划”能早日结出硕果。

彭刚讲话

彭刚指出,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的发展始终助力国家民族的发展。彭刚介绍了清华大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等学科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努力,强调医学应该更有人情味,医生应该受到尊重和认可。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肩负使命,关注社会重大问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致力提升人民福祉。

启动“良医计划”项目

在会议上,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尊医重卫”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号召,启动了“良医计划”项目。“良医计划”项目将继续针对卫生健康领域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并适时提出分析报告;寻找百姓认可的 “良医”,并采用口述史、纪录片等方式加以记录和传播,在行业内外弘扬他们“修医德、仁医术,怀救苦之心”的精神;联合社会各界慈善组织和个人,建立“良医计划”基金,支持医生救治贫苦患者、帮助基层医生进修考察、资助遇有困难的伤病医者、资助医疗机构和医学教学机构建设等。总之,要在不同的层面上,推动形成“医生愿做‘良医’,社会尊重‘良医’,医院培育‘良医’,百姓可及‘良医’”的局面,深入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

会议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发扬救死扶伤、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与此同时,在整体医患关系上并未出现理想的局面,各地依然发生多起伤医事件。医务人员一方面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另一方面却成了暴力施予的对象。

为了解医师群体工作与生活状况,以及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观念,清华大学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配合下,自去年11月开始,面向全国开展问卷调查,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各类医院中回收医生问卷13000份,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完成《2021医师调查报告》。

报告对医生职业的生存状态及医患关系作了全面深刻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医疗行业和医生队伍的现状。报告提出五个“从医悖论”:巨大的外在压力扰乱了医生职业的崇高感;市场化改革并没有给医院和医生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医疗新技术的采用降低了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效能;小概率的冲突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医生全力维护医患关系却往往事与愿违。报告明确指出,“这些悖论的出现是因为从医环境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市场价值掩盖了终极价值,工具理性挤压了价值理性。当前重要的是应当回归人文,以价值重塑守护医生职业的崇高”。

供稿:社科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1年04月20日 07:43:5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