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愈发依赖于海量数据和作为载体的信息网络,我国数字经济获得了高速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带来信息的互联互通,孕育新的数据生态与数据价值释放网络,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与此同时,对数据的越发依赖可能会放大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关键数据或网络系统一旦遭到攻击、侵入、干扰、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以及意外事故,可能会给经济运行造成损失,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不少因数据安全或网络安全遭到破坏而给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经济建设、社会生活造成危害的实际案例,如2021年5月,美国石油管道运营公司被“黑客”攻击进行“数据绑架”而导致石油管道被迫关闭;2022年4月,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高铁数据的重要案件。这起案件是《数据安全法》实施以来,首例涉案数据被鉴定为情报的案件。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必须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提高数字经济发展韧性,推动数字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把数字经济视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价值网络与经济系统,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挑战,从而在三个方面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
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一是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加快培育数据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推动数据本身流通,更是为了推动数据价值流通,打通数据价值链,形成数据价值释放网络,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在这样一个价值网络中,每个数据主体或拥有数据资源,或产生数据要素,或制造数据产品,并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流通和交易实现互通有无的全价值链业务协同。每个数据主体在价值网络中的重要性,因其掌握数据的重要程度,以及和其他数据主体之间价值链协同的深度不同而不同。掌握越重要数据、和其他主体价值协同越深的数据主体,在价值网络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是数字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节点。一旦这些数据主体掌握的数据遭到篡改、破坏、泄露,对经济社会发展将造成巨大损失。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数字经济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数据的互联互通依赖于高可靠高稳定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是价值网络的底层基础,价值网络是信息网络的上层应用。价值网络中的各个数据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是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和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将给依赖于数据的经济社会各主体造成威胁危害,危及数字经济系统稳定。
三是其他各类风险。发展数字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我国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违反法律法规、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除数据和网络安全外,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核心技术、垄断和无序扩张、治理体系建设等各类潜在短板、风险和挑战。
增强数字经济发展韧性
第一,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数据释放价值网络的抗风险能力。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数据向深度丰富应用场景拓展。保障数据安全,是调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数据价值开发、进行增值利用的必要前提。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评估测算数据在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市场流通和价值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加快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第二,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信息网络的抗风险能力。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如今的网络安全,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关乎数字经济中的每个主体,也关乎国家安全。其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要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
第三,增强风险研判防范能力,提升应对各类风险时的抗风险能力。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数据和网络安全外,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核心技术、垄断和无序扩张、治理体系建设等各类潜在短板、风险和挑战。提升数字经济系统在应对持续各类风险扰动时依然能保持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能力,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