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张红宇: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的思想精髓

来源:农民日报 7-2 张红宇

开栏的话:近日,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出版发行,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国掀起学习的热潮,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即日起,本报开设“学习《论‘三农’工作》”专栏,陆续刊登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敬请关注。

“三农”工作是立国之基、治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树立了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要把握其思想精髓,并指导我们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带领我们奋发有为,“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导“三农”事业发展的不二法宝,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系统性。《论“三农”工作》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分别收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文稿61篇以及各类讲话、报告、批示286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个必须”。2015年在吉林调研时提出“三个不能”。2016年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提出“三个坚定不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20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都要讲“三农”问题。这一系列要求,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有非常强烈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客观系统性。

全面性。补短板,强基础,绕不开“三农”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工作事关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到社会,从生产到生态,从国内到国际。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管全面、管长远、管根本。管全面即农业要全面转型,农村要全面进步,农民要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管长远则明确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管根本即乡村振兴要走“七条道路”,即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以及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以及组织五大振兴。

深刻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考深刻,一方面始终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和前景置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中思考,看农业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性,看城乡差别,讲融合发展,讲补短板重要性。另一方面始终将中国农业置于全球农业一体化背景下,看中国农业特点,讲中国农业与全球农业的关联性,讲如何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讲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背景下,如何坚持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观,稳住农业底盘。讲宏观,以全球视野把握中国“三农”事业发展方向。讲微观,见微知著,体察国情民情,坦诚我国城乡区域工农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对“三农”问题深刻把握,肯定成绩,不回避问题,指明方向,充分显现了中国农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从“六稳”到“六保”再到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基础和前提都是粮食稳、农业稳、农村稳、农民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可以树信心、强底气,有效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和巨大挑战。

巩固基本制度。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坚持正确的城乡发展观。处理好城乡关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乡村。如果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农村,那也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确保产业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吃饭问题事关重大,关乎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在粮食问题上既要有“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气,也要坚守“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当进口,科技支撑”的方针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和底线。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上实施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在确保粮食总量安全的前提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关注群众民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农民,满怀深情。党的十八大以后,前后七次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总书记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我们花大力气解决脱贫攻坚问题,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并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

坚守绿色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说到底就是要天蓝、地绿、水净。推进乡村建设,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与老百姓生活质量高度相关的问题,梯次推动乡村山水田林路房网改善,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深化农村改革。改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不懈的动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通过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目标方向,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确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要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学习《论“三农”工作》要有所作为

当前,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迎接挑战,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此,我们要做好“三农”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所作为,为实现既定目标付诸努力。

认识要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在新时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我们要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用。以总书记的要求指导作为我们的行为导向,抓好“三农”方方面面的工作,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让人民满意。

工作要落实。要倾听人民群众呼声,顺应经济社会形势,盯准既定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切实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内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农业强起来。铆足干劲,聚精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实现城乡融合、四化同步发展,让农村美起来。

经验要总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强国梦的基础,是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下,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各地涌现出无数先进经验和模式,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总结,需要我们伏下身子,脚踏实地,调查研究,把经验总结好,把模式推广好,让乡村振兴的粒粒种子在祖国大地形成处处盛开的美丽花朵。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7月05日 08:09:3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