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张小琴:当350万抖音用户成为清华旁听生,大众走进人文知识殿堂

来源:半月谈 4-13 张小琴

在抖音,“人文清华”称得上知识含量最高的帐号之一。

历史学家彭林、汪晖、张国刚,社会学家李强,经济学家李稻葵、白重恩、江小涓,法学家张明楷、崔建远,哲学家陈来、万俊人,教育学家谢维和、石中英,古文字学家黄德宽,电影评论家尹鸿,文学家格非,雕塑家曾成刚……这些学者的声音吸引了350万抖音网友的关注,也使“人文清华”真正架设起了一座观众与知识殿堂之间的桥梁。

“我们做的是连接者的工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主持人张小琴说。社交媒体这一公共媒介,使学者与公众直接交流成为可能,而“人文清华”各种内容在抖音等平台的广泛传播,将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

2022年4月,在抖音上的用户数超过350万之后,“人文清华”决定与抖音携手推出《清华·访谈录》,通过对学者的深度访谈,更系统地呈现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在各个时期的学术发现和重大贡献,以及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教授将讲述建筑如何服务人,以及这种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中的应用;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将带领观众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未来世界的国际秩序;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将探究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社会学家景军教授将讲述他多年田野调查的故事和他对移民、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思考;而深度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经济学家江小涓,将讲述她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深入理解。

每个访谈都关系国计民生,每个访谈也都让张小琴“感觉被照亮”。以下是张小琴的自述,关于“人文清华”台前幕后的故事,关于她作为新闻与传播领域研究者对新媒体的思考,关于文化传播者的使命,也关于那些“被照亮”的瞬间。

以下为张小琴自述:

“‘人文清华’的全媒体传播”

上世纪20年代,清华的17个系中有10个是人文社科类,一代大家奠定了清华的人文基础。近二三十年,清华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迅速发展,延续清华学统并卓有建树。进入新百年,清华大学如何打造人文新格局?在“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目标下,2016年1月“人文清华”讲坛开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坛演讲中提出构想,让清华的新人文之光穿透校园、影响社会。所以“人文清华”项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面向大众的社会化传播项目,以“兴清华之人文,启国家之精神”为目的,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

但是,社会是什么,街上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你不可能随便抓到一个人就去影响人家,要靠传播平台。作为一个严肃的文化内容生产者,我们不奢望会自然得到公众喜爱,也无法预设自己适合哪些传播平台,而是做最广泛的传播,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聚集用户。

“人文清华”的内容多样,传播链条也很长,我们称之为“全媒体、全流程、全品类”的内容生产与运营。全媒体、全品类,就是面向目前所有的媒介类型,制作相应品类的产品,包括大型直播、超短视频、短视频、中视频、长视频、图文、播客、图书等,向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社会化媒体,也向线下的直接听众、直接读者进行广泛传播;全流程,就是从策划到运营的所有流程都出产内容,不做宣传,只做内容,但随时传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抵达更多的人。

经过6年多持续不断的输出,一个“人文清华”全媒体全品类传播矩阵逐渐建立起来,可统计的直播、视频、图文综合观看和阅读量接近10亿人次,还有很多自发传播的内容。2017年《人民日报》曾报道“人文清华”讲坛“让人文思想浸润大学校园,影响社会”,今天可以说已经初步达成。

在这个影响过程中,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短视频的作用更加显著。

“短视频像轻骑兵”

很多人批评短视频使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2009年我与学生合写过一本《手机:个人移动多媒体》的专著,我们将手机放到人类交流行为的历史长河中去看,很多研判现在看也还是准确的。比如手机会从通讯工具变成移动多媒体,也会越来越贴近人本身的需要。一方面,它确实使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了,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碎片化时间得到有效使用。关键不在于短视频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人文清华”通过手机媒体让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接受新知识,将无效时间转化成有效时间,这不挺好?

不过如何用短视频来传播学术内容,确实也是需要探索的。我们设定的标准是“外行能听懂,内行有收获”,兼顾专业性与大众性。这就要求内容采制深入浅出,有一个“学术翻译”的功能。“人文清华”的短视频比一般帐号要长,大部分是四五分钟,少数接近十分钟,一次讲清楚一个观点、一个故事,明白晓畅,简单直接。它就像一支轻骑兵,在观众还不认识我们的时候,快速到达用户,凝聚用户。

2018年我们开始运营抖音帐号,其时抖音和“人文清华”都在成长期。我还清楚记得用户数到达第一个百万的时候,钱易院士的短视频观看量过千万,用户数高速增长一举冲线。钱院士讲的是环保,跟我们的很多短视频一样,也是学术性、专业性的,但观众愿意看、看得懂。

目前人文清华在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凝聚了数百万固定用户,短视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短视频也有局限性,常常有观众在评论中问哪里能看到完整版。为了满足大家对深度内容的需求,2022年4月,我们将与抖音合作推出两个新专辑,一是演讲完整版,以学者在“人文清华”讲坛的公共演讲为主体,穿插少量采访精剪而成,长度30分钟左右,一次阐述一个重大主题,本次集中推出34集。

第二个专辑就是全网首次发布的“人文清华”访谈完整版《清华·访谈录》,第一季首先推出六位学者访谈,之后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这是一个全新品类,也是所有视频节目中内容最丰富,时间最长的一种。

“让人文之光持续闪亮”

清华有如此众多的优秀学者,如同一个丰富的思想宝藏,同时,每一位学者对社会的关切,对学问的执著也令人深深感动。在《清华·访谈录》中,我们希望呈现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也希望观众跟我们一样,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被打动、被照亮。

我们采访的大部分学者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知识分子,访谈录将完整呈现他们的人生经历。跟今天的青年人一样,他们也颓过,国际关系学专家阎学通教授,兵团九年锻造出铮铮铁骨,留学时却为考试流泪;白重恩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数学+经济学博士,高中英语也得过8分;北京冬奥会上名扬天下的“雪如意”设计者张利教授,初出茅庐时也有过败笔,至今说起依然汗颜。然而,正是那一次败笔,以及及时的自我警醒和后来的持续反思,才成就了今日作为国家滑雪中心和首钢大跳台设计者的张利。

这些故事会让年轻的观众看到,他们眼中的“大神”是从哪里出发的,又是如何一步步从青铜炼成王者。

访谈录将会呈现学者们学术积累和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比如吴国盛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多争论。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要了解他的学术背景,他的理论脉络,才能知其所以然。比如阎学通老师常常能对国际关系做出准确预测,这背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每位学者都有他们下过苦功夫的领域,这往往就是他们的观点的学理基础。

通过长篇访谈,我们可以对学者有更全面的了解。白重恩老师曾被《人民日报》称为“被骂也被赞的经济学家”,其实他被骂的观点和被赞的观点,都基于同样的初衷,是同一棵树的两支分叉。

在访谈中,我们也会看到学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他们与中国社会相生相长的互动关系。江小涓老师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基于大量调查研究,在放开对民企限制、外企进入中国、中国加入WTO等重要节点上,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法学家张明楷教授读大学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没有颁布,从学习刑法到解释刑法、参与一部又一部刑法修正案制定,他的成长过程,步步都联系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可以说每一位学者的人生与学术经历,都是一部个人史,一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生动切面。

在访谈中,我会向每位学者请教各个学科的基本问题,学习以不同的学科框架来看世界。当然,了解一个学科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但是如果能够透过每个学者的视角,去了解各个学科认识世界的不同维度,和其中相通的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茧房,获得更大视域,让世界在我们面前开阔起来。

到目前为止,“人文清华”举办了34场演讲,我也与三十多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几乎每一次,都有一种被照亮的感觉。每一位知识分子,皓首穷经,终其一生,究竟在追寻什么,他们的专注和执着,他们深深的思虑,令人动容。

历史学家彭林教授已年过7旬,一生致力于礼学研究,心心念念于中国古代礼仪复原和现代礼仪重建。他带领学生研读周礼、仪礼、礼记,从文献中解锁中国古代乡射礼、婚礼,用实物进行复原,找人手工做马车,做礼服,搭建乡射台,培训演员进行复现……可是辛辛苦苦做好的实物,最后只能堆在办公室。

我常常想,早在孔子的时代,复礼就已经是“知其不可而为”,今日何以复之?但是,如果没有两千年前的孔子,如果没有今日的彭林,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贤者的守望,中华文明又何以传承?彭老师虽然深深忧虑,却并不停下脚步。我们呢,与其花时间叹息,不如把他的声音放大,把照亮我们的光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身处在一个庞杂的声音的洪流中,这也是我们作为人文传播者的处境。但是,毕竟已经有了数百万用户,毕竟有了几亿人次的点击,希望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能够把更多的光传递出去,照亮更多的人。

抖音是我们强有力的支撑者,是我们传递人文之光的媒介。希望喜欢我们既往短视频的观众,能够静下心来,聆听、感受,了解更深入的知识,学习更复杂的学理,建立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感受人文气息和人文情怀。抖音专门提供了长短结合的节目容器,方便大家根据需要进行切换。

希望有更多观众、更多媒体加入到这个传递人文之光的队列中。我们一起,让世界多一些温暖和明亮。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主持人张小琴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4月18日 08:51: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