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近万字的文件,为何把“两条底线”和“三项重点”放在如此重要位置?为何重点提及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首提“直播带货”有何深意?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采访,对此进行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网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和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对此,您怎么看?
董煜:在农业农村领域,守住安全底线的任务尤为迫切。如果说经济中存在什么“灰犀牛”事件风险的话,那么初级产品供应特别是粮食安全,无疑是其中最需要关注和预防的风险之一。
而检验脱贫攻坚的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已脱贫人群能否巩固。如果发生大规模返贫,就会使前些年的努力前功尽弃,更可能对农村稳定造成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因此,这两条底线必须守住,这是当前的重大任务。
要守住底线,靠被动防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作为。因此,“三项重点”就是本着“两条底线”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去的,是为了更好地守住粮食安全、增进农民福祉。其中,乡村发展是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增强乡村的发展动力;乡村建设是夯实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乡村治理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两条底线”和“三项重点”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是抓住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症结所在,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是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体现。
中新网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这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董煜:维护粮食安全,归根结底是要维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种粮不吃亏、有收益,这就要建立合理的种粮收益导向机制。在粮食丰收的背景下,要防止价格大幅波动,防止“谷贱伤农”。还要看到,近年来化肥和部分农药价格上调,提高了种植成本,如果不相应调整粮食价格,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农业农村部已经明确,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前几天,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了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比去年分别上升了2元、1元和1元,比2020年分别上升了3元、2元和2元,力度比去年略有提升。而小麦和玉米去年的价格就比最低收购价高出不少。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对于稳定粮农预期,进而稳定粮食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新网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重大灾害,提出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并首次提出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于农业影响的研究。该如何解读?
董煜:农业传统上是“靠天吃饭”的产业,近年来虽然通过技术进步显著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依然不可小觑。
2021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农作物受灾总面积达到11739千公顷。一些地方洪涝、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考虑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的强关联性,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灾害防治,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时,除了突发性极端天气的影响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会引起降水的时空差异加剧,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发生,也会加剧部分农区的水资源匮乏问题。而且,气象灾害事件频发也将导致农业病虫害加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目前,国内外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我国许多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更需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做好重点技术储备工作,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可能的影响。
中新网记者: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直播带货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有何考虑?
董煜: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助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农产品,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有助于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实现农产品的个性化、精细化生产加工,并为农民致富提供新的途径。
但农产品的直播带货也要规范有序,要以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为基础,要与地理标志的推广运用相结合,要防止欺骗性营销,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打造健康的农产品网上销售市场,实现第一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中新网记者:在乡村建设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这有何指导意义?
董煜:乡村振兴是中央重大战略任务,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运用系统观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切忌单打一、单兵突进。
要把乡村振兴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研究,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快改变农村面貌。而在农村向外转移人口较多的地方,更要研判趋势、尊重规律,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财力,优先保障人口集聚区的公共服务,而不是撒胡椒面遍地开花,或是不顾实际硬上项目,对后续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还要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一拆了之。当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有一句话很经典,就是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乡村建设。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