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阐明体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论断是对学校体育价值的高度凝练,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体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不仅可以育体、育德,还能育智、育心。育体是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提升运动技能;育德是指体育在培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隐含着天然的德育;体育还能激发多感官协调发展,促进大脑发育,也就是发挥重要的育智功能;此外,运动让人释放压力,可以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能够育心。
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
学校教育一直重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一个人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16年中,只有体育课从未间断。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体育都是必修课,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未能充分认识到体育的育人价值,对体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号或者材料中,而不是落实到每天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中。
体育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可以强健体魄,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一个人健康与否,既指身体素质好,还要心理健康。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舒缓压力、改善情绪,改进人际关系。毛泽东曾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他把“身体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身体好”是“学习好”“工作好”的前提和基础。这和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讲的是同一个道理。生命在于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办法。
体育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有研究发现,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脑神经纤维、树突、突触的数量,从而提高记忆力。学者们在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与大量研究后也发现,运动给孩子的身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刺激,这种刺激为大脑创造了一种环境,使大脑能更好地去运作、学习。体育对于智力发育和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年龄越小时越重要,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应开展如广播体操、韵律操、游泳、跳绳、球类运动等体育项目,锻炼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在中学阶段则主要是发现兴趣,学习相关运动技巧,并形成特长。
体育能够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提高耐挫折能力,锻炼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很多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跑步、游泳,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锻炼的成效,需要长期坚持方能让行为固化形成习惯,进而形成伴随终身的爱好特长。学生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能体会好习惯的养成之道;在参与竞技性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学到相关的运动技能,更能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都可以迁移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体育竞技比赛必然有输有赢,比赛结果既反映实力也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在赛场氛围烘托和观众注视下,成功或失败的感受与体验都会更加强烈。多参与、多历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理性面对比赛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挫折耐受力。
体育可以使人养成规则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理性面对成败得失,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各种冲突矛盾。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大家必须在规则下进行竞争与对抗。选手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公平竞争、诚信友善,观众也应遵守相关观赛礼仪和规则。树立遵守规则意识,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懂得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足球、篮球、排球等团体运动项目,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我在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时,明显感觉到学生更爱“秀技”,拿到球后喜欢单打独斗,总想自己投篮得分。而和成人打球,则更注重相互间的传接配合,把球交给处于最佳位置或投篮最准的人。参加这样的运动多了,学生就会慢慢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思想观念由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
将体育价值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
体育有这么多的好处,如何发挥其育人价值就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深思的重点。特别是作为一名校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尽可能利用或者创造条件发展学校体育工作。
要系统、完整地认识到体育的育人价值。只有充分认识体育价值,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和活动设计时,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虑和设计,而不是仅仅从时间和运动量来考量。体育的某些育人价值的实现需要以特定的体育项目为载体,学校应根据育人的需要尽可能全面地开展各项体育运动。
学校要配备足够丰富的体育设施,满足学生运动和锻炼的物质条件。体育的范畴非常广,有条件的话,应根据体育不同子学科的要求,完善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当然,一所小学或中学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学校应该解放思想,打开校门,充分整合利用社区体育资源乃至专业化体育资源,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需求,让体育育人价值最大化。
学校要尽可能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人人有项目,在学校里时时处处可运动。学校应该下大力气支持学生组建各类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他们多样化的体育爱好和需求。
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还需科学的评价导向领航。科学的评价能够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但是,抽象的“育”很难测量,只能通过可测量的“体”来督促“育”的落实,因为“育”就蕴含在体育活动中。体育评价应该更多元,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多采用增值性评价。既要看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持久性,关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和意志品质表现;还要看各类体育项目的测试结果,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基本身体素质指标;更重要的是做纵向对比,看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和身体素养的各种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应试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评价,如果把体育搞成了“育分”,那就南辕北辙了,不必说育人了,可能连基本的育体功能都难以达到。
学校体育发展还需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建立分层的、“体教融合”的培养体系和选拔机制,让有天赋的、高水平的体育人才能脱颖而出,有机会得到专业化的指导与训练,为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