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福利主义典范国家,中产塌陷、贫富分化、社会撕裂、民粹喧嚣,这不乏警示——

肖贵清: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陷阱

来源:北京日报 11-15 肖贵清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第20期《求是》发表的题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文章中指出,在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时候,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克服各种困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的民生保障。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明显,面向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政策必然存在各种差别。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各种危机,曾经的福利主义典范国家,中产阶层塌陷、贫富分化、社会撕裂、民粹主义泛滥。凡此种种无不警醒全党上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百年党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正确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维护公平竞争,有效激发活力保持动力,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扶助,而不是替代其劳动,更不是替代其为幸福生活的努力和奋斗。

对各级政府而言,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激发活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经济不发展,国家民族的一切目标和人民期待都无从谈起。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考对今天而言仍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期待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分蛋糕和做蛋糕哪个更重要呢?表面上来看,分蛋糕直接关涉公平,但从根本上来看,分蛋糕和做蛋糕并不是二者取其一,做大蛋糕是前提,公平分配蛋糕是结果,发展则是前提和关键,任何分配制度必须首先建立在做大蛋糕、有蛋糕可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另一方面,分好蛋糕,搞好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消费。诚然,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但也不是整齐划一平均主义的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首要考虑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基础性的,既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需要,也要考虑到现实可能,各种民生保障政策要面对现实,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了亮眼的数据或是政绩,抬高社会期待,做出不能兑现的承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普惠性的,要考虑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有大局意识、整体观念,不能各自为政,人为造成不平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兜底性的,对于竞争的偶然失败者,社会保障要给他们提供兜底的物质支持,更要兜住他们“东山再起”的信心。对于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弱病残,社会保障是最温暖的家园,兜得住病者恢复健康、弱者有尊严地生活和残障者自强不息的可能。社会保障不是施舍,而是给困难群体提供尊严生活的保障和机会,所以,政府不能什么都包,政府的扶助救助政策要适度,要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度”,量力而为;符合社会扶助需求的满意度,适可而止;还要充分保证政策的“效度”,使得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对全社会而言,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保持动力,在动态中向前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也就是说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社会视角来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将“公平正义”置于社会之中来理解。对每一位劳动者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正义,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是公平,这是对劳动的基本尊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个是经济快速发展,一个是社会长期稳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蕴含的动力所创造的奇迹。放任的市场竞争会引起“马太效应”造成社会竞争的失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确立之初就这一现象有明确的反思和预判,不断健全的民生保障体系有效降低了过度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从保持发展动力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是要有限度的,所谓“过犹不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防止过度保障的“福利主义”倾向,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认识。一如自然界的运动现象是由不平衡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会表现为分工和差别的深化,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力量,也就是说适度的竞争才能够保持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市场竞争的“减压阀”,不是用来消灭竞争,而是在实践中保持竞争的“度”,保持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要让劳动和创造带来收获,带来长久和稳定的满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要让生活充满活力,有付出,有成就,有奔头;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要让生活有依靠,社会保障全面及时有效,让社会成员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竞争,保持生命力。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初次分配制度,用好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依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秩序,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对于个人而言,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观点给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启发在于,共同富裕是发展的范畴,是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终要落实在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之中。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勤劳智慧才能真正体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自己亲手摘下的果子更香甜,经过自己奋斗得来的一切才更有价值。所谓“玉汝于成”,生活不仅要有美好的结果,更要有美好的创造过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讲究“七分饱三分寒”,为生命肌体内的运动留有余地,才能保持生机活力,社会保障亦应为社会竞争和个人奋斗留有余地。溺爱会毁掉一个孩子,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过度的保障只会破坏个人的生命张力。对于个人来说,不劳而获只能是短暂的满足和长期的能力退化。

摒弃“无发展式增长”的内卷,是对过度竞争、不良竞争的纠偏和限制,是对奋斗的自省和发展的智慧体悟,但“躺平”则是放弃竞争,放弃奋斗,还没有经历生活,就放弃努力,也就等于放弃了生命奋斗的过程和意义。民生保障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应该为每个人奋斗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从头再来”的底气,而不能成为“躺平”的借口。共同富裕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躺平”不仅会使人懒惰,也会消磨人的意志,使其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更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积极的影响。现代化强国不可能在“躺平”中实现,也不会在“躺平”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1年11月17日 08:17:5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