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日前举办的“孙冶方大讲堂”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明确要求,即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江小涓认为,大口径外循环是过去40年重要的经验。改革与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优异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构建大口径外循环、较大规模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较多外资,引进较多先进技术,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快速形成规模较大、产业链结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吸引数亿农村劳动力进入现代生产生活之中,显著提升了经济总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江小涓表示,现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要素禀赋与40年前相比发生根本变化。当下我国经济规模、贸易规模、资金跨国流动规模等均居世界前列,同时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变化,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各自地位和相互作用将与前40年有很大不同。
从国内形势发展看,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禀赋发生显著变化,贸易依存度下降,外循环作用已经开始减弱,企业向高技术、资金密集度持续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总量和国内市场规模极大扩张,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
从国际形势发展看,制造业全球化进程有所减缓,多种途径开始调整,局部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由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是我们针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
人类已迈入数字时代,其表现为全链全球化、数字时代的本源全球化、数字时代的文化全球化三方面。江小涓将数字时代的全链全球化,归纳为研发全球化、设计全球化、制造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和公共品全球化。她以全球共研共制产品为例,解释了数字时代的本源全球化。对于数字时代的文化全球化,江小涓具体讲解了数字文化产业的特征,并表示数字技术时代,全球化向全链条延伸,向文化和社交延伸,全球技术经济文化社会联系更紧密,相互影响更全面实时。
江小涓强调,以更高水平外循环助力新发展格局,加入数字全球化是需要也是机遇。面临复杂挑战,我们要以最大努力参与到数字全球化之中,在全链条中获得全球分工利益,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同时,要以最大努力自主创新,形成“自主”“互惠”“对赌”及“备胎”能力,提高技术供给能力。
江小涓指出,过去40年,我们是渐进式的政策性开放,今后要加快形成制度性开放体制,通过对接高标准贸易和投资协定,能够倒逼国内改革,为今后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编辑: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