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朱民谈今年宏观政策目标:推动增长、修补不平衡、优化发展结构

来源:新京报网 4-10 程维妙

4月10日,在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表示,2021年宏观政策要推动经济增长和平衡并重,不能让疫情带来的不平衡形成持久性伤痕。今年宏观政策的目标包括三重任务,一要修补疫情带来的不平衡,二要推动经济强劲增长,三要面向未来的结构优化。

2020年暴发的疫情造成经济巨大衰退,各国政府主要关注如何走出疫情、推动经济反弹,推出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总量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2020年年末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衰退3.3%。朱民指出,衰退背后,经济结构、经济活动也出现了一个新的不平衡,疫情对不同产业、不同居民、不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最典型即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鸿沟在拉大,这很令人不安。

朱民列举了几个不平衡,如发达国家去年总体用了12%以上的财政刺激,新经济国家用了约8%,发展中国家只有5%-6%的财政资金,没有财政空间是因为没有国际通用的储备货币的货币地位,这是一个新现象,可能也会影响今后发展。

又如妇女及低收入、低技术的年轻人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平均劳动力,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几乎又有近1亿人重新回到赤贫境地。“这是国与国之间结构变化,也是国内产业之间及不同就业人群等一系列变化,特别需要引起关注。”朱民说。

从我国来看,2020年是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国,但我们也看到整个经济活动的不平衡,如从总供给侧来看,工业反弹很强,服务业反弹很弱,旅游业跌了近60%,餐饮业跌了约三分之一,这些都是和人密切接触的服务业。

而在过去十年间,我国其实是在走向服务经济,服务的比重一直在逐年上升。朱民进一步称,双循环有一个很重要的立脚点就是国内市场,疫情却对根本的结构和经济活动趋势产生了逆向冲击,这就需要考虑我们的方向应该怎么走。

朱民表示,在这个阶段,总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构和质量。我们要修补不平衡,回到自己的结构和发展的基础框架上,而不能由此形成一个持久性的伤痕。他强调,过去近百年的各种危机,政策上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地看总量、忽视结构,以至于危机变成结构变化的转折点,制造了一个持久性的伤痕,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修正并改进。

“2021年政策要偏重结构,修正疫情造成的结构不平衡,这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朱民表示,同时还要面向未来,看到我们的老龄化,看到碳中和起步巨大的发展范式的改变,看到数字化转型,推动整个经济朝这三个方向走,从而能把中国经济放到一个永久性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轨道上。

编辑:李华山

2021年04月13日 08:15:4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