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
助力产业,服务教育,实现国家智库价值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4-16
2009年,由国家教育部门和商务部门联合发文,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正式成立。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散去,国际经济形势前景莫测。也就在那年年初,政府准确把握住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及时推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使服务外包产业能逆势发展。然而,当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仍旧较低,存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产业人才等诸多挑战,基于此,两部委联合批复成立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明确“业务上由教育部门和商务部门共同指导”,更进一步指出研究院职责,是开展相关研究,“为行政管理部门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完成教育部门和商务部门委托的任务”。
研究院成立五年多来,在教育部门、商务部门和清华大学共同指导下,勤勉踏实,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五者”定位设想,即:人才标准制定者、产业资源聚合者、政府决策辅助者、企业转型催化者、院校改革推动者。通过整合产业资源,研究制定人才标准,为协助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院校教育改革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研篇
求实务实,追求卓越
近些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产业人才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着研究院院长孙家广院士“求实务实、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研究团队脚踏实地、专业专注,圆满完成了教育部门和商务部门委托的多项国家课题和任务。
研究院先后完成 “国际服务外包从业人才标准”、“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与体系”、“软件服务工程专业规范”、“服务外包产业中高端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外包人才标准及认证体系专项工作”、“开放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等多项成果。
求实务实,是研究院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点。产学脱节的关键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而人才问题,首先就是标准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明教授认为,是否能成为“行业(产业)事实标准”,是否能够为社会广大企业所认可、接受和使用,是判断人才标准成败的根本标志。解决了企业端的用人标准,院校端的育人体系也就迎刃而解。为此,研究团队足迹遍及全国产业园区,深入调研走访近千家企业,得到企业界如IBM、中软、东软、文思海辉、博彦等的高度支持与认同,为成果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追求卓越,是研究院进行科研活动的源动力。在快速多变、繁杂迥异的经济形态下,采用怎样的科研思想和方法,以准确梳理和提炼产业人才共性,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是第一大难关;如何形成一种产学间的“共通语言”,克服校企间的“鸡同鸭讲”沟通障碍,这是另一大难关。经过长时间探索,研究院创新性的提出ISCC方法论和标准体系。该标准系列具有国际化、开放性和企业创源的根本特征,在多个企业和多所院校试点中取得了预期效果。教育部门、商务部门鉴定认为,该标准系列“填补了我国相关产业人才标准方面的空白,特别是将从业人员需求与能力特征与现有教育体系紧密相关,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并有一项成果荣获清华大学成果特等奖。
推广篇
政府搭台,产学联动
通过成果转化和推广,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是研究院另一项重要工作。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以及产业人才培养,政府要“扶上马,送一程”。在政府搭台的基础上,产学之间有效联动,院校供给新兴产业发展所亟需的人才,而产业融入院校人才培养各环节,使得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人才培养两项工作相互协作,同步并行,互为支撑,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双赢。
跨境电子商务,是近年来研究院极为关注的新兴产业领域。跨境电商,对于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实现“互联网+”理念下的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业升级转型,使得更多企业走出国门,直面全球竞争,参与国际贸易,乃至实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都具有重大现实的意义。
在两部委工作指导下,研究院对跨境电商产业展开了数年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针对“南强北弱”、“粤浙过半”、“深圳独秀”的区域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悬殊失衡现状,通过与深圳网贸会等具有先进理念、技术和产业经验的商圈商会和企业合作,研究院毛居华副院长提出“一点一园一台一带”区域跨境电商产业整体发展思路(跨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为“点”,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区为“园”,电商产业带和垂直区域或产业平台为“台”和“带”),并在服务外包领域与地方城市友好合作基础上(研究院先后与长春、合肥、成都、青岛、秦皇岛、泰州等市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基石工程),推出以“三大政策八大服务”为核心的跨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合作共建项目,得到地方政府和园区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南京、无锡、泰州、仙桃、延边、乐平、哈尔滨、济宁等确定开展跨境电商产业规划或产业孵化工作。
人才培养方面,在教育部门、商务部门江浙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期间,研究院主导研发完成“开放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此为基础,完成以“岗位群导向 工程化构建”为指导原则的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工程化构建的思路设置课程体系和技能点,并构建倒T形岗位群,以专业纵深岗位与横向衍生岗位,在深度和广度上给予学生更广的择业和创业空间;推出“三位一体”院校合作体系,即:专业共建、实创基地、校办企业,完整搭建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实习就业创业的人才成长链条。当前,该培养体系已在部分院校试点。
大赛篇
以赛促合,构建联盟
在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研究及项目试点过程中,人才瓶颈效应日趋严重。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悖论,远较服务外包为甚: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难,2014年国家教育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公布了就业率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专业赫然名列其中;另一方面,在深圳、等地区,企业却很难招聘到跨境电商人才。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跨境电商产业“太新”,院校未能及时“适应”;再就是跨境电商企业大都是中小微企业,“人微言轻”,导致校企合作难以进展。
而实际上,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总理讲创新,也说“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跨境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产业政策、诚信体系,乃至资金、技术、人才等,研究院一直在追踪和研究。在与全国部分商圈商会充分沟通后,研究院决定和全国商圈商会、相关高校联办“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暨世界电商生态大会”,以大赛为契机,以公益培训、带薪实习、创业导引等方式,促成跨境电商企业与院校间深度合作,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用人难、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矛盾,开创总理期望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新局面。并筹划成立跨境电商相关校企联盟,以为跨境电商企业发声,为人才培养交流、为产业发展服务。
竞赛方面,将包括跨境电商运营竞赛、跨境电商专项技能竞赛以及互联网创业竞赛等三大类,目前,全国已有28个分赛区申请设立。预期规模为:百万受众、十万受训、六万就业、万家企业、千名导师、两千创业。
赛会将采取“一体三会”组织形式,即“竞赛、博览会、高峰论坛”并行互通,以最大程度上将产业博览、创业扶持、人才就业、高峰研讨等有机结合,以求最大化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效果。
在教育部门、商务部门直接业务指导下,在全国各跨境商圈商会的积极参与下(已有近百家签署议定书,含台湾、香港网商会,超过万家企业),本赛会将是真正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企业的产业人才大赛。
“三个真实”,是本赛会的最大特色。即“真实的技能公益培训,真实的企业运营竞赛,真实的就业创业机会”。各分赛区承办商圈商会,将进入学校展开10万人次的数据、外贸技能公益培训;各分赛区承办商圈将提供真正跨境B2B的企业账号,让参赛大学生团队真正面对国际客户,跨境B2B业务真实运营;参赛企业将提供6万个人才岗位,并将发起成立两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组织1000名以上企业创业导师,以真正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新创业。
4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赛会将正式启动。真诚欢迎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副院长 毛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