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高校探索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为双创搭建平台——

高校创客 这样创出一片天

来源:人民日报 2015-7-13 赵婀娜

  目前,“创客”已成为许多大学校园内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言必称“创新”成为高校大学生崇尚的新风尚。在创新创业风生水起的今天,大学究竟在其中该起到怎样的作用?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当如何加强和改进,才能培养出更多敢于闯新路、创新业的“创客”?请看记者调查。

专业和创业,如何融合?

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日前,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重点强调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转向有机融合,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释放了调整和校准高校创业教育方向的信号。

  在我国,尽管许多高校多年前就已经做了创业教育的尝试和探索,但缺乏系统设计、缺乏专业师资、不接地气等问题始终存在。更重要的是,创业教育应该更注重技能培养还是精神激励,许多高校并没有形成清晰统一的思路。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着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独立意识、创业能力以及挑战现状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本领。”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清华大学计划在今年设立为期两年、共需修读20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辅修学位;此外,其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x—lab”更将目标直指跨学科合作,融合清华大学各院系、实验室和校外企业、地方政府高新区资源。在线课程方面,2015年3月,清华大学新开通了“中国创业学院”频道,推出系列创业在线课程,目前已有两门课程上线,选课人数突破2万,今年还将陆续上线20多门课程。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开展创业教育的队伍中来,中国人民大学今年首次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创业课程《大学生创业训练》,同时还面向“有创业意向”“有创业目标”“创业实践”的同学进行分层分类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则充分发挥学校在航天、国防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和团队优势,共开设了460余门创新研修课、创新实践课和创业教育课。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为重要的探索价值,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生动力,并以创业目标为导引,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知识和实际一贯化。”

有梦想,怎样发芽?

以广阔平台为创业创新营造氛围、提供“有形”支持

  如何让“创客”真正地走向成功创业,高校提供广阔的平台至关重要。

  毕滢是清华大学创客空间的创始人,他介绍了清华创客从何起步。“我们致力于让没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同学也可以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年轻人求酷、求纯粹、求颠覆的原生动力在这里绽放。”

  清华大学开创了国内第一个“创客日”。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余潇潇介绍,2014年在首届“清华创客日”上,活动包含了国际创客教育论坛、国际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研讨会、创客空间体验、学生作品路演等多项内容。

  除了“无形”的创造氛围外,创客们还可以得到很多“有形”的支持。2014年,清华成立“创+”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汇聚地方政府、投资人与学校三方创业资源,发起“创+”种子基金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无偿的种子期支持,并提供项目全过程孵化、公司注册、法务、发展咨询等一系列跟踪服务。目前,“创+”已有72家注册公司,直接融资17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620人。

  在上海,东华大学与上海市科委、市教委以及“新车间”等创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了上海高校首个大学生众创空间,并设立5360万元的扶持基金,支持学生创业;而来自新疆、甘肃、陕西、青海等省份的16家大学科技园区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众创空间”,共同搭建丝绸之路创客空间投融资平台。

  “未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两点很重要。”朱健强调:一是分类指导。创业主要有三种形态,一为科技型创业,如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二为技能型创业,如开办宠物医院、创办小型的设计公司等;三为生存型创业,如快递、餐饮业等。基于不同形态的创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二是平台战略。一端是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的广大学生,另一端是各个高校的创业课程、创业导师,以及社会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等,两类资源通过联盟这个平台相互吸引、相互契合,共生共融,联盟就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产学界限,如何打通?

把企业家、工程师等“明媒正娶”,让其完整地设计、讲授课程

  要实现真正的创业,面临着资金、技术、经验、机会等诸多难关,高校的“独角戏”很难让青年创业之路走宽走远,政府、社会、企业等多种资源也应为创客提供更多支撑。

  今年4月,清华大学发出倡议,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迄今130多所高校和40多个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如今,许多高校已经做了类似的探索与尝试:如清华“x—lab”聘请20多位驻校企业家和30多位驻校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与150多家投资机构和10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了对接合作,为创业团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据了解,天津市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长至7年,并制定政策准予在津创业的外地高校毕业生落户天津;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万至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湖北黄冈市在3年内向创业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及水电、办公设备、创业培训服务、沙龙活动场所等多项支持。河北省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重点支持创业导师、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在河北建立科技投资融资机构……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覆盖多项细则,包括创办企业“三证合一”,推动新注册企业“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给予税收优惠等。

  国务院文件专门明确“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开启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可能,杨斌说:“把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律师和卓越的产品经理‘明媒正娶’进来,让他们完整地设计并讲授课程,将可能打通产学界限、通过实践育人并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当然,针对如火如荼的创业教育,人大商学院彭翊副教授也给出冷静思考,她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分散,形式上的整合比较容易,但是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深度整合还不多。“希望政府开展必要的引导,有效整合高校、园区、企业、校友等资源各自的优势,尽量避免各类创业平台建设过于同质化。”(郭倩参与采访)

 

2015年07月13日 17:09:4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