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追溯科学的人文起源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4-22 张晶晶


  政治、经济,媒体兴趣的相互滋养,使今天的科学比任何时候都引人瞩目,但科学在被人津津乐道之际,科学的起源却鲜少被人谈及。

  绵延数十世纪的世界图景中,西方科学如何源起?现代中国“科学”由来何处?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是因为其纯粹还是功利?无用之科学如何嬗变为有用之科学?

  4月17日,未来论坛“理解未来”系列讲座第十五期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此次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担任演讲嘉宾。吴国胜以《科学的人文起源》为题目,进行了主题演讲,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多个维度,阐述人文的起源、科学的由来以及二者的本质与关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清华大学吴彤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讨论环节。

  抛弃了常规的PPT,吴国盛轻装上阵,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将看似艰深且毫无联系的两个主题——“科学”与“哲学”——完美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人人都可以听懂的知识。

  要谈科学的人文起源之前,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科学。虽然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吴国盛却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他说:“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我们要从人文的角度来思考科学,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科学。因为人文是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无论科学、艺术、宗教、经济,最终说来都是为人服务的。”

  吴国盛选取了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文化与希腊文明作为对照,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解释说,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人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人性理念。然而科学需要的是不一样的人文结构。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没有走血缘文化的道路,它走的叫契约文化。在西方社会里订约是一个习惯。因此,它就特别重视规则与条文,特别重视对规则的主动遵循。因此,西方世界一开始就把人性定位在两个字——‘自由’。自由成为西方人性一个核心的标题”。

  在这样的语境下,人需要通过科学来凸显人自身。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根源而言是希腊人涵养自由人性的一个人文学科,一种人文手段。通过科学的方式可以涵养出自由人性。”通过对“无用”的科学的追求,希腊人发现了一个理性的世界。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理性的挖掘正好是希腊人的自由。希腊人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认识。因此我们看到科学的第一个传统的由来就是来自希腊的自由人性,这种自由人性首先体现在希腊的科学领域。”

  最后,吴国盛强调,伴随着世界的变化,“今天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改变”。我们应当从“功利”的科学中走出来,“追究我们今天引以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科学和技术,究竟它的根源在哪里”。

  演讲结束,紧接着是两首美妙的钢琴独奏。这一设计可谓别出心裁,科学、哲学与艺术相交融,在场观众纷纷为之点赞。

  在之后的对话环节,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彤与吴国盛一道,从东西、古今等各个角度展开了深刻辩论与探讨。在提问环节中,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饶毅及水木投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未来论坛理事方方等人与台上嘉宾进行了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火暴。

  正如任何事物总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科学的起源通常被描述得多姿多彩,一度对立或者相互重叠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意识形态也使科学的起源成为千变万化的万花筒。

  如吴国盛所言,“今天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改变”,国人已无须担心“落后就要挨打”,当今中国的科学科技力量均已跻身世界前列。如果将更多的自由和人文精神注入到科学研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将响彻世界,为历史所铭记。

  “理解未来”系列讲座,由未来论坛倾力打造,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高质量月度科普讲座。新盟国际总裁兼创始人、未来论坛发起人兼秘书长武红告诉记者,未来“理解未来”系列讲座将继续邀请富有洞察力、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知名科学家和创业者与大众分享交流对未来的认知,促进社会大众对未来的理解与思考。

编辑:苑苑

 

2016年04月22日 18:55:5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