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应对“逃离工科”需要形成“正反馈”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3-19 李锋亮

  目前工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学科,而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也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除了庞大的规模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也获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比如我国已经顺利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这一世界性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却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担忧,那就是高等工程教育对优秀年轻学子的吸引力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连那些已进入高等工程领域学习的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去当工程师。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逃离工科”,甚至有人将那些不在工程领域就业的工科毕业生称为“工科逃兵”。

  其实,“逃离工科”和“工科逃兵”的现象,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各界就惊呼常青藤盟校(常青藤盟校是美国最顶尖大学组成的一个大学联盟,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的很多毕业生已经不再去工业领域而是纷纷选择涌入华尔街了,而且这种现象在美国可谓愈演愈烈。

  在英国,这种“逃离工科”的现象可能更为严重。上个世纪80年代,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去英国金融领域求职与就业,英国金融领域将大多数年轻学子吸引了过去,连金融领域的高管都开始为这种现象担忧了。比如英国罗思柴尔德财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克劳斯?莫泽爵士就深深为英国的金融行业吸引了英国太多的顶级年轻人才而忧虑,他说如果他能够成为英国的独裁者,他将会把从事金融工作的90%的人才转移到制造业、工业和教育领域。英国的媒体甚至哀叹众多年轻才俊“逃离工科”导致了“金融行业在英国工业的坟墓上跳舞”。

  如果我国真的也像英美那样发生如此严重的“逃离工科”现象,那么这会给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当代中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因此,笔者和合作者利用2010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数据,比较系统地实证分析了我国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我们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现在果然存在“逃离工科”的现象,很多工科毕业生人就业后没有成为工程技术人员。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并没有愈演愈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科毕业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概率显著更高。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程技术相关行业的强劲发展,比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平均工资高涨,吸引了众多工科学生的加盟。这说明只要工程技术领域有足够的吸引力,就不愁年轻学子的加盟。

  我们还发现,我国的“逃离工科”现象,果然和英美极其相似,即金融领域对工科毕业生的吸引力是最大的。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对工科毕业生的吸引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我国目前也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因此,我国绝不能通过打压金融行业来提高工程行业对年轻学子的吸引。要想防止大面积“逃离工科”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相关的行业,保证工程技术相关行业能够保持光明的发展前景与高工资,用事业吸引年轻才俊的加入,这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阶段,而且提出了“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国家战略规划,因此,笔者坚信我国的工程技术领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仍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应该努力为年轻学子架好通向工业界的桥梁。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注意和工程技术领域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工科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发展的强劲时代脉搏,了解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灿烂未来,这样年轻学子就会发自肺腑地为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点赞,毕业后就会勇敢自信地加盟到工程技术领域中来。如果有更多的工科毕业生能够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辉煌的事业成就,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轻才俊选择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进行学习。这样一个正反馈就形成了,就能抑制各种各样的“逃离工科”的现象。

  总之,“逃离工科”的现象在国际上不是一个新鲜事,我国目前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逃离工科”的现象。但我国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阶段,而且需要“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因此工程技术领域应该会对年轻学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应该更加主动地去和工业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与互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伟大未来,用事业吸引年轻学子选择工程教育,并能最终投身工业界。

 

2015年03月19日 11:56:4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