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弘扬传统文化须知行合一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4-15 万玉凤


  “文化的复兴,不能够仅仅靠政府,除在国民教育中成体系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有很多补充形式,比如民办学校、传统文化学习班等,要从上到下把这些形式都动员起来。”日前,以“守望传统的价值”为题,国学家陈来在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第二场开讲。谈及如何在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时,他表示,学习是一个方面,还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的修身做起,为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陈来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也是哲学研究中清华学派的重要传承者,被认为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

  在演讲中,陈来全面阐述了自己对传统的态度。他认为传统的功能是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为社会带来秩序和意义,但是在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却表现出惰性,所以一到转型期,传统就会成为“问题”,被强调更新和改革的人视为包袱。他认为这不是传统本身的问题,而是分辨传统的标准问题。

  陈来回顾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界对传统的态度,对全面否定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以富强、科学与民主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传统,片面发展只重视功效的工具理性,导致了价值理性视野的缺失。在实践上的直接恶果,就是大大损伤民族的信心和凝聚力,使现代化过程中出现文化、价值、精神的全面失落,加剧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中的混乱、痛苦,甚至加剧政治、经济危机,减弱民族对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困难的承受力与战斗力。

  陈来呼吁以新的标准,在价值理性的视野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认识。他以东亚工业国家的发展作为例证,证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必然是现代化的障碍。认为工业东亚—中国文化圈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港台地区和新加坡华人社会现代化的经验,揭示了中国人或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人,完全有能力在开放的文化空间实现现代化。

  陈来认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课题,不应再是对传统作感情冲动的全面否定,而是化解传统与现代从“五四”以来的不必要的紧张,理性地对传统进行批判的继承、创造的发展。他极力倡导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他认为这代人的使命,是在大力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保持民族的主体性,加速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编辑:苑苑

 

2016年04月15日 16:57: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