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外国青年亲近中国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6-16
我从5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发挥智库作用,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第一,将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建立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讲述“中国故事”,不仅要有生动鲜活的案例,还要有学术性、研究性、思想性,在案例或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中国思想”“中国理论”。这样,才能把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故事、中国迈向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故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故事、中国成长为新型超级大国的故事、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的故事、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故事讲精彩。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要学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中国发展的事实只有一个,但“中国故事”却有不同的讲法,不同的外宣受众所关心的中国故事的方面也不尽相同。从全世界看,大体有两类国家:一是北方国家,“中国故事”的焦点更多地汇聚在关于民主内涵的理解和民主实现形式的中西方差异;二是南方国家,对当前人类发展水平还处在中下水平的国家,他们更愿意从“中国故事”中学习如何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也包括“中国教训”。
第三,在培养国际人才的过程中氤氲“中国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为例,我们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亲近中国的青年,他们以“中国通”“知华派”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是中国撒向世界的火种,必将“星火燎原”,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第四,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知己知彼。这里,“走出去”着重强调研究者本人走出去;“引进来”,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业内声誉的国际媒体机构和出版机构。我们要利用好这些外宣资源和知识传播平台,通过他们的信息需求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第五,积极借助中国主流媒体写好“中国文章”,介绍“中国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这里我们也感谢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在内的诸多媒体朋友,你们不仅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同时是我们能够“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总体上讲,今天我们处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各方面条件比较有利的一个时期。中国崛起的事实已经越来越为各方所接受,愿意聆听中国声音的力量、希望从与中国合作中受益而不是与中国对抗的力量,都在不断加强。我们要因利乘便,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桥梁纽带”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