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更大的责任和勇气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8-18 张茜 周凯
“同学们,大家也许会诧异: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追求科学、创造技术?原因很简单:当今的中国异常喧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直截了当地说。
施一公是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幕式上发表上述观点的。8月14日晚,面对参加本次大赛的500多名青少年选手、200名科技教辅人员和看台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观众,施一公作了主题为“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的主旨演讲。
看着在座的年轻人,施一公“感慨万千”。从20世纪初中国“落后挨打”的窘境,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救亡”的历史,从21世纪初“伟大复兴”的征程,再到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环境,49岁的施一公越说越激昂。他鼓励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追求最前沿的科学,“为中华崛起和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施一公认为,当下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扭曲价值观在互联网上时时被热捧,拜金主义和对物质享受的狂热追求成为一些青少年的生活目标。所以他特别强调:“在当今社会,做正确的事情,是要有些定力的。”
让施一公感到庆幸的是,他发现,定力、责任感、创新精神这些品质在一些中国企业身上得到良好的诠释。
他对在座的青少年介绍说,有这么一家企业,1987年创立,在公司发展初期,就毅然决定把每年至少百分之十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尽管它艰难起步,不被看好,砥砺前行,但这一点从未动摇。2015年,这家销售收入高达39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拥有7.9万名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16个研发中心,企业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
“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叫华为!我这样理解华为二字:华为,中华所为,中华作为!”施一公大声说。在他看来,以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重工、中国中车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企,和华为一样,都是在“异常喧闹”的环境中书写“中国篇章”的民族脊梁。
对比这些“脚踏实地”的企业,施一公尖锐地批判:“在同一历史时期,在中国产生了许许多多不需要前沿科学技术就能挣大钱的捷径和一大批暴发户……在一些人眼里,财富成为简单的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他疾呼,这种渲染会给青年学生、百姓大众带来错觉和误判。
小时候看到的一张贴画至今让他印象深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中国人弓着腰,被一个外国士兵从后面殴打。
“一个大国如何才能避免挨打?我相信,任何一个接受过基本教育的公民,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来自科学技术。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科学技术是最终的话语权!” 施一公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观察到,施一公在说这些话时,记者周围的年轻人都停止了玩手机,伸着脖子、挺直腰板看着他。
最后,施一公呼吁:在目前的网络噪音干扰之下,坚持科技创新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责任心。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