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回归大学之本

来源:光明日报 2016-8-23 胡钰


  当代社会对大学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学要回应这些需求推动自身发展,但在回应社会多样化需求中,大学一定要守住自身的育人使命。如果大学不能守住这一立身基点,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就会在纷繁的社会大潮中迷失自我。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这是根据大学的根本任务做出的重要判断,是做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教育者是培养君子的君子,更要务本。大学之本在育人,这是根本任务。大学可以承载许多社会功能,大学教师可以承担许多社会职务,但切不可忘记,既为教师,就要名副其实,就要把育人作为首要使命。而要育人,就要从学生入校时、年轻时抓起,越早越有可塑性。因此,在大学育人中,本科教育是基本,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

  明确了大学的育人之本,大学之道就清晰了。这个道就是育人规律。学校的各项发展要以育人规律为遵循,以加强一流教育特别是一流本科教育作为重点,关注本科生发展特征、成长规律,全方位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本科阶段是青春与人生的重要起点,是一个青年人开始独立学习、生活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塑造价值。前者是工具理性,后者是价值理性。

  大学是求知的学校,也是成长的土壤,更是精神的家园。好的成长土壤要提供全面的营养,好的精神家园要提供情感的纽带,营养与纽带都要经得起长时间尺度的检验。而这两者,都需要大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关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品德的养成,告诉青年学生如何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告诉青年学生如何选择精神与物质,告诉青年学生如何融合小我与大我。学生对学校价值的认同会深刻地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与归属程度,而学生毕业后表现出来的整体气质也会反映出大学的价值取向。

  道生而体成。明晰了大学之道,就有了大学之体,即建立完善的大学育人体系。纵观世界各国名校,对本科教育都给予了充分重视。最近笔者在牛津大学访学期间,深感牛津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其最引以为豪的制度体系就是面向本科生的导师制度。每个牛津的本科生一入校就会拥有自己的导师,导师要与学生经常见面,基本保持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每次一对一或二三人,在大一时甚至每周要见两次。如此高密度、近距离的指导,让本科生在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获得了大学给予的最直接、最及时的指导。牛津的本科生对这一制度体系的认可度非常高,许多学生回忆起牛津的本科生活,首先就会想到自己在导师制度中获得的教益;牛津对此制度也非常推崇,在其本科招生手册上,开篇就有对此制度的介绍,并明确表明,通过这个制度,给予本科生个人化的关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对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这种教育体系要能够覆盖本科生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影响到本科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上、在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里,都有育人的任务。重要的是,通过育人制度体系的建立,保障育人目标的实现。清华大学建立的政治辅导员制度、体育代表队制度、文艺代表队制度等就是很好的教育体系,对本科生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体成而在用。建立了大学之体,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这一育人体系的作用,使得大学之用聚焦在育人上。大学的育人体系建好不易,建好后要能发挥作用更不易,这要靠每个教师的共同努力,也就是常说的全员育人。在育人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大学的教师与管理者们一方面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本科生培养的重要性,保持对本科生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从人的全面成长的角度而不仅是分数提升的角度关注,目标是点燃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前进动力。

  在当代社会里,青年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愈发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用心的教育者要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成长选择。在笔者面向大三本科生的新闻专业课程上,就有一位工科学生告诉笔者,因为热爱新闻传播学科,一学期选的课程都是新闻学院的,反而本专业的课程没有选,而这位学生在新闻专业课程上的成绩非常好。于是,笔者鼓励该学生申请转系到新闻与传播学院并作为推荐人。在转系成功后,这位学生告诉笔者,转系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主动性,觉得自己内在的奋斗激情被点燃了。事实上,当每个本科生都能获得这样的个性化关注、引导与帮助后,就能实现“入校一色、出校万彩”的育人效果。

  今天的大学承载的功能是前所未有的多样、复杂,在学校中学习的群体也是前所未有的多样、复杂,但不论怎样多样、复杂,育人始终是大学之本,而本科生始终是一所大学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最大优势。大学之本、道、体、用是一致的,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教育特别是一流本科教育,进一步突出本科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回归这一大学之本,才能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才能建成具有深厚底蕴与持续生命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编辑:苑苑

 

2016年08月23日 15:03: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