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在创新道路上提升自我

机械系 张文增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摒弃旧事物、旧方法和旧思想,把新设想、新成果成功实施并获得最高效益的运作过程。传统的学习是把已有知识“据为己有”,创新与此不同,强调创造新事物、新方法,并将这样过程持续开展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获得更大的价值实现始终是它的追求目标。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一百年前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说:“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者第一是怀疑,第二是寻找。他怀疑这个世界还不是最好,还可以更好。熊彼特把创新分为产品创新、方法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创新和组织创新五大类别,通常所强调的技术创新,一般属于产品创新和方法创新,其实,市场创新、资源创新和组织创新也非常重要。

社会上流传着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故事。例如,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大量成果;牛顿(Isaac Newton)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了相对论,瓦特(James Watt)制造出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爱迪生(Thomas A. Edison)发明了电灯,本茨(Carl Friedrich Benz)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创新的英雄!创新的水平与层次是划分时代的重要标准。

从个人提升的角度看,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人的五个重要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获得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而创新的产品与技术不仅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创新者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要获得人的最高价值实现,就应追求创新。举凡大成功者无一不是创新者。因此,作为清华大学的教师,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能领会到创新的真谛。

延续着几十年来教育的惯性,各独立院系普遍强调各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专业过窄的有限思考能力,对于跨专业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创新不利,多数教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当作第二课堂,只是当作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今天,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的获取变得相对容易,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型人才的大量培养是时代发展给大学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创业辅修(简称“技创辅”)专业的设立,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目标在于增加一流本科教育的“创新和创业”底色,着重培养学生在创意、创新和创业方面的积极意识、思维能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将创新引入到第一课堂,这是今天大学教育的全面创新。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7月来清华调研,在“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中心(i.Center)听取技创辅专业联合主任赵千川教授的全面介绍后指出:“你们这是在做‘创新’的创新!”

社会心理学家阿玛拜尔(T. M. Amabile)在《创造性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人的创造才能分为三方面:一是动机,做事情需要具有较好的工作态度和对能接受工作的理解程度;二是创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包括适当的认知风格,启发产生新观念的知识,以及有效的工作方式;三是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特殊天赋。

辅修了技创辅专业的同学们也许会担心专业知识量的不足。其实,在创新到来之时,很多人都难以充分地做好了准备。

人的动力来源和兴趣非常重要。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前提是首先要相信自己。其次,还要有一些创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还要刻意地去追求专业知识。很多时候不是先有专业知识,而是先有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活动的灵魂,而创新成果是创新思维蓝图的一种外化和物化。创新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和解决问题阶段。关键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创新还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构思阶段、设计阶段、理论阶段、实验阶段、原型阶段和应用阶段。

在创新活动中,不要贪心,想一下子解决多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要注意聚焦一个问题,然后再适当地转移焦点,时不时地冷处理一下;适当与人交流,激活思维;另外,注意资料快速查找和高效吸收非常重要。现在大家身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每一部手机都比二十年前世界上最好的电脑还要强大,大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还要有非常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可能在创新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同学们可以逐渐培养几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习惯:第一,自我激励,在创新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自我激励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第二,不离一线。要尽量把时间用在创新思考和行动上;第三,重视交流、团队合作;第四,做好笔记、加强分类。

(此文由作者在首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基础上整理而成。)

编辑:徐静 襄桦

2016年09月23日 15:55:0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