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改革的前景值得期待,但改革有些缓慢的症结需查清——

改革的方式需要改革

来源:北京日报 2016-9-26 李稻葵


  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进展有些缓慢。最常见的解释是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问题更复杂,容易改的已经改了。这种解释肯定有其道理,但不能以此为借口,产生畏难情绪,拖延改革。

  以淘汰落后产能、冲销呆账坏账、去杠杆为例,当前改革的困难与1999年那一轮改革相比,显而易见要小得多,而不是相反。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分析,这一轮产能过剩的四大行业——水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如果剔除20%产能的话,所带来的下岗人员满打满算不会超过500万人,假如每人补贴两倍的年收入,即10万元,所产生的费用不过5000亿元,而5000亿元在一年14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大盘中仅仅占到3.6%。

  这500万下岗工人,与1999年2000多万下岗的传统国有企业中终身制工人相比,应该说接受这种补偿式改革要容易得多。而淘汰落后产能所带来的去杠杆的债务重组压力,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计算,也就是7000多亿元人民币,而银行现有的呆账坏账拨备高达5万亿元。因此,并不能用改革比以往更难来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的缓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改革尤其重视顶层设计。中央对于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投入了极大的能量。每个星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都会出台改革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而中央每个月都有一次或者若干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出台。

  所以,这一轮改革的不得力是不能以中央政策不到位来解释的。相反,目前的情况是上热下冷,中央各种各样的政策传递到基层出现了落实不力的情况。这是本轮改革进展缓慢的症结所在。

  笔者曾经去一些国有企业调研,有国有企业的领导跟我讲,他们原本已经做好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但是地方领导却往往拿出中央有关改革文件中的某几条作为依据,迟迟不愿批准有关的国企改革方案。

  面对当前上热下冷、落实不力的改革困境,该怎么办?

  现今,在改革推进问题上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缺的是具有标杆意义和榜样作用的改革样本。在改革方面,不缺各种指导意见,不缺各种原则,不缺各种说法、各种理论,当前缺少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贯彻到一个个改革的案例中。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如果能够有两三个具体的央企或者国企改革的实操案例,就能给其他的国企树立榜样,让大家去学习,去模仿,去超越。

  在去杠杆、去产能的过程中,如果有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业或者企业实施破产重组,整体情况将产生可喜的变化。

  所以,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顶层设计,也许还需要抓住一些典型的案例,一竿子到底,直接为改革的推进提供指导。

  这些改革的事例最好是综合性的,而不仅仅是对个别的企业有典型意义。比如说,笔者长期关注的中国摩托车行业,自2008年以来产量逐年下降,年销量下降7%-8%,如今马上要沦入落后于印度的衰退局面。

  究其原因,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中,既有各级政府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禁摩限摩限制了摩托车在城市的发展,限制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升级,让老百姓两轮出行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摩托车行业也是低水平竞争、生产能力高度分散的牺牲品。摩托车行业的停滞不前也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城市交通过于依赖小汽车和公交这两种方式,而不是两轮车、四轮车与公交齐头并进的高效率局面。

  国际上有研究表明,道路上有5%-10%的两轮车,是最高效的通行格局。摩托车行业好比一只麻雀,抓住像摩托车行业转型升级这样有代表性的案例,解剖这只麻雀,一竿子到底,解决它的问题,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其中,既需要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也要解决环境污染标准的问题,还要治理产业竞争无序的问题。解剖这只麻雀,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前进一大步。

  总而言之,改革的前景值得期待,但改革的方式需要改革。改革应该从抓案例开始,把顶层设计与一竿子到底树立典型的方式结合起来。这样一定能带来新的一轮改革春风,中国经济因此也能上一个台阶。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编辑:苑苑

 

2016年09月26日 15:24:4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