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廉政建设新时代
程文浩
程文浩教授。
过去五年,我国的廉政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结道: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当时腐败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党和国家将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先是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坚强决心,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并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殊人物,不论领导干部级别多高,只要以权谋私,都将严惩不贷;全覆盖,是指监督工作要涵盖所有公共权力部门,不允许出现盲区和漏洞;零容忍,是指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树立新的政治规矩和社会风气。
本着上述原则,党和国家五年来重拳反腐,坚定不移地开展了“打虎”“拍蝇”“猎狐”等工作。“打虎”,是指严厉查处高级干部的贪腐行为,以达到杀一儆百、警示全党的目的。截止到2017年6月底,全国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80多人,高官落马创历史新高;“拍蝇”,是指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腐败行为,以伸张正义、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3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64.8万人,挖出了一大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蛀虫”;“猎狐”,是指我国通过反腐败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追逃追赃,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截止到2017年8月底,我国通过“天网”行动先后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3300余名(其中原国家工作人员620余名),追回赃款90多亿元人民币。五年间,通过上下发力、内外联动,反腐败取得了丰硕战果。
五年来,党和政府在重拳打击腐败的同时,还显著加强了廉政制度建设,力求建立持续长效的腐败惩防体系,以达到腐败治本的目的。这方面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国家积极推进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强力推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期建立起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这项改革变过去政府行政监察的内部“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将整体重构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国家层面推进体制性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自身监督制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的陆续出台,为规范党的权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综上所述,五年来党和国家真正做到了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言: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笔者认为,今后除了要继续通过重拳反腐使党员领导干部“不敢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使其“不想腐”,还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实现“不能腐”,即通过制度改良和技术创新重构我国的公共权力体系,规范和公开权力运行,消除官员以权谋私的机会和条件。这才是从源头上根除腐败的根本保证。
回顾过去五年的反腐倡廉工作,成绩斐然,令人振奋。展望我国未来的廉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虽然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中国整体仍然处于腐败高发期,很多领域和行业仍然是腐败重灾区,各级公共部门掌握的权力依然过多过大,公共资源分配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仍然不足,领导干部权力过大而承担责任和所受监督较小的反差依然存在。另外,腐败行为本身呈现出年轻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等趋势。这些都是我国廉政建设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面对这些复杂形势,今后党和国家不仅要继续加强廉政建设,还应以廉政建设带动整个社会的廉洁建设,全面净化社会环境,为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具体地说,就是应利用当前反腐倡廉工作所处的宝贵机遇期,在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运行方面推出更多制度性成果,将廉政制度建设引向深入,真正实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目标。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建设成果丰硕、有目共睹。十九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必将开启中国廉政建设的新时代。希望能够通过全国上下的不懈努力,早日实现政治清明廉洁、社会风清气正。果能如此,实乃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彻底走出腐败泥沼,实现廉洁政治,不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亦将是中国对全球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历史性贡献。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副院长、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