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李守奎: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赏读《汉字中国》

来源:光明日报 7-13 李守奎

中国的汉字不仅源远,而且流长,是唯一使用至今的自源古老表意文字体系,曾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谜”。戴着“文字的唯一价值就是记录语言”的眼镜看汉字,当然理解不了汉字。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自信,汉字这个谜也就逐层解开:汉字从来就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它能跨越时空传递信息,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巨大力量。我们只要充分研究汉字、全面认识汉字,就会致敬汉字!

成都博物馆策划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用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直观表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表现汉字风华绝世之美,把对汉字的一些常识变成真实的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产生强烈的内心震撼。考古中发现带有文字的文物十分难得,《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以下简称“《汉字中国》”)收录了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5家博物馆珍藏的225件关于汉字的文物,从古意盎然的甲骨契刻、青铜铭文,到收放自如的秦汉竹简、帛书,再到整饬谨严的刻本印刷,以及风格多样的书法作品,每一件都是精品。成都博物馆能够调动这么多文物精品,精心策划、精心布展,人潮如涌,称得上是方方面面的“大获成功”!

展览有时空限制,经过出版社和博物馆的再策划,巴蜀书社和中华书局联合出版了《汉字中国》,它可以放大局部,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晰;可以跨越时空,让全世界想看到这些展品、想了解汉字发展的人都能看到。能够遍及世界各地,行之久远,这就是文字与书籍的优势与魅力。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叙述汉字发展史的各种专著很多,举证插图有之,罗列各个时代拓本照片有之,但用历代文字实物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相配合,图文并茂,完整地溯源中华文明,讲述汉字演变,这还是首次。书中有时代久远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也有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有代表皇皇周礼的陕西扶风出土的墙盘、逨鼎,也有见证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铜诏版;有体现泱泱汉风的居延汉简、熹平石经,也有唐宋盛世的书法大家之作。《汉字中国》的图像、拓本清晰,图文编排精美,彩色套印,极具视觉效果,文稿说明在平易中见谨严。可以说,这部书本身就是艺术品。

这部精美的书有很多特色值得称道,仔细研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真实呈现汉字悠久的渊源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我们的文明为何从未间断?这与汉字密切相关。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显性标志,是根植于深处的文化基因。《汉字中国》一书用上下8000年的考古和传世文物,讲述汉字起源、发展和流变,展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也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汉字发展史,从文字的角度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

第二,学术品位高,定位准确,措辞严谨。全书图文分为源、远、流、长四部分,“源”部分以“星火燎原”开头,从舞阳“目”形刻符到石峁人射马石雕,呈现多种载体上的刻画符号与图画。开篇第一物就是“刻符龟甲”,距今约8000—7000年,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表述很精当。当今有些人为了流量,为了满足以悠久为荣耀的感受,就以此为依据断言汉字有八千年历史;而另外一些人认定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因为并不能确定这个符号是否与语言有关,便认定它不是文字。说它是文字自然证据不足,说它不是文字理由也不充分。我认为,该书称其为“刻符”很精确,一段简洁的说明很有学术内涵,暗示了这种刻符与商代的甲骨文之间可能存在渊源关系。我很赞赏这种谨严和有限度的推理。至于说石峁遗址人射马石雕中的图画是汉字的源头之一,“射”字可能就是由之发展而来,也是精当之论。

汉字的起源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探源。这些原始刻符、图画,哪些先发展成为文字,把满天星斗的远古文化凝聚为中华早期文明,有待更多的材料去证实,也有待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星火燎原”一节篇幅不大,却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其他各篇各章,也精彩纷呈。

第三,充分展现了汉字之美。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努力追求书写美观,但只有汉字发展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秦篆汉隶、魏碑唐楷,李斯蔡邕、褚遂良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众体皆备,大家云集,书中收录的各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可以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中国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爱美之心。艺术家、书法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

第四,面向广大读者,雅俗共赏。虽然我们日日不离汉字,但一旦上溯历史,从繁体到小篆再到吉金甲骨古文字,就变成了渐行渐远渐深奥的学问。大众一方面对进一步了解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无法面对象牙塔中学问的深奥与晦涩。于是,想了解汉字的海内外读者都希望能有一些易懂有趣、有真知的好书。我们太需要面向广大读者的汉字文化读物了,《汉字中国》就是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第五,书的设计与装帧非常精美。书是看的,尤其是博物馆图录,更是让人赏的。《汉字中国》的封面深蓝底红字,典雅端庄,“汉字中国”四个大字竖排,中间嵌着一个烫金的“目”形,正是七八千年前的那个舞阳龟甲刻符,好像洞察一切,又好像为我们打开了解远古的天窗。自左向右读是“中国汉字”,是书中的内容;自右向左读是“汉字中国”,别有深意。书中的一些对折长幅,让读者可见艺术品的全貌,大饱眼福。作为一个研究汉字的学者,拿到这本书,爱不释手,可阅读、可欣赏。

总之,这是一部学者看到学术之严谨,艺术家看到美,广大读者从中获得很多新知的精美好书。出版这样一部书,意义重大。书的扉页上赫然写着:“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我们套用一下来说汉字:“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汉字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充分理解我们历史的连续性,就不可能理解我们的统一性,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不可能理解未来的中国。”这或许就是“汉字中国”这个书名所蕴含的意义。

我们不仅需要文字学家讲好每一个汉字故事,历史学家讲清楚汉字与中华民族的关联,更需要考古文博与出版界强强联合,用图文并茂的好书,让大众真切感受到汉字之美,汉字文化之博大精深。全书收录这些文物精品,按照时间和朝代顺序排列,生动诠释了汉字创造文明、书写历史、传播文化的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的精神。《汉字中国》的出版,开了一个好头,希望通过这本书的“走出去”,促进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者:李守奎,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7月23日 11:29:5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