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陈劲: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

来源:科技日报 6-17 陈劲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即必须加强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赋能我国产业不断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最高端。

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范式转变

综合内外部环境看,原始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焦点。在我国创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大而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差距。这根本上反映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这一长期困扰我国科技界的问题。

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正式提出了原始创新的概念。作为自主创新三类创新类型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类创新范式,原始创新在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强化“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国家创新发展的“牛鼻子”。

一方面,从内部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正在历经由大转强的转型,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驱动高速增长的红利逐渐消失,传统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等的发展模式面临增长瓶颈。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增长动能,加快技术与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等成为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随着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加快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发展关键。为此,我国一流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必须进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当今世界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战略时机,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引领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同时,依托行业特色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开展更多原始性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加快促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加快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颠覆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新范式,也是新要求。以颠覆性技术为内核的颠覆性创新实现科技创新的快速领先。颠覆性技术能突破现有技术轨道而转向新的技术轨道,以革命性方式改变经济发展的形态,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形成更高效的劳动工具,快速提升生产劳动和科研劳动的效率,产生更加高效、多样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催生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以新形势下国家需求为牵引,从战略定位、战略方向、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等方面,提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技术的布局和发展路线图,既要在现有技术轨道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勇于探索科技前沿“无人区”,要积极发挥我国创新场景丰富的优势,以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其中,要积极发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校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有效发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一重大科技平台在开发颠覆性技术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形成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面振兴。同时,要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加快产业的持续创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意味着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切入点要从过去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跃升到让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赋能产业补链、强链和升链上。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未来产业的持续形成。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特别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应以破解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为目标,指导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改革以论文和专利为核心的传统评价体系,力求科技创新成果原创性高、成效好,辐射面广、影响力大。要大力培养支撑产业创新的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积极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互进的发展模式,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提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能力,更要把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共性技术创新、集成式技术创新,作为驱动科技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驱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建成科技强国。应进一步营造追求卓越、敢于领先的科研氛围,提升科技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超越和创新引领。同时,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新路标,让创新更能凸显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价值。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6月17日 22:23:5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