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年来,考古、历史、非遗类纪录片热度不减,内容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不断加深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情感认同。
除了展现乡里乡亲、乡愁乡音,不少地方题材纪录片创作拓宽关注视野,主动尝试将地方题材置入更大的时空背景和更普遍的情感经验中。
一些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动员文旅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体现出跨领域跨部门的合力。这些纪录片不仅成为推介地方文化的闪亮名片,还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文化动能。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创作持续繁荣。各级广电机构、主要网络平台和专业创作机构推出了一大批纪实类作品,在选题内容发掘、产业资源整合和影像文化推广方面作出新的探索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纪录片佳作,为国内外观众生动展现中国各地多元丰富的自然文化景观,反映生机勃勃的时代气象。
发挥题材特色,生动立体展现大美中国
我国辽阔的自然疆域和多彩的地方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养料。对纪录片创作来说,这首先意味着题材和内容的丰沛。近年来,考古、历史、非遗类纪录片热度不减,内容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不断加深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情感认同。
文化题材是当代纪录片创作的主要选题类型。如今,文化题材纪录片已经突破“历史梳理+专家访谈”的既有模式;围绕各地历史遗产和文化特色,创新型纪实影像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大历史、小切口的选题特点。《西湖》《又见三星堆》等一批聚焦各地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的纪录片佳作,在播出后形成口碑效应,成为继美食题材之后又一个讲述各地文化故事、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热门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纪录片自觉探索差异化路线,以不同方式彰显地域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和丰富多样,带给观众更多元的视听体验。
由于拍摄对象的特殊性,优质的自然类纪录片往往需要长期的专业拍摄积累和前沿视听技术的保障。近年来,生态环境主题纪录片在这方面亮点不少。如历时4年跟拍的《重回长江的麋鹿》《黑颈鹤成长日记》等,都有不错的收视表现。这一方面得益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正是因为既贴近地方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优秀自然题材纪录片才能广泛传播。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与时俱进,探索出讲好当代中国发展故事的多种路径。《美美乡村》聚焦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等新颖故事,赋予乡村振兴以鲜活灵动的艺术表达。《东向大海》紧贴沿海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讲述与海洋有关的超级工程,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追求。聚焦传统稻作种植,系列电视纪录片《稻乡澎湃》通过纪实拍摄,捕捉当代农民在面对大自然挑战时的努力与坚持,展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艺术创新,拓展时空广度和情感深度
在选题精准多样的基础上,纪录片繁荣离不开对新的叙事模式和艺术风格的探索。除了展现乡里乡亲、乡愁乡音,不少地方题材纪录片创作拓宽关注视野,主动尝试将地方题材置入更大的时空背景和更普遍的情感经验中。
在世界视角和人类文明史的时空尺度下讲述中国故事,是这批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例如,《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系列短纪录片依托外文史实档案,通过外国亲历者和专家视角讲述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管理上海的故事,从历史细节处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命题。《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通过一条百年铁路,形象呈现中国与世界的丰富关联。本土与海外相结合,不仅开拓了纪录片的视野纵深,也深刻揭示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携手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独特途径。
跨文化视角也为地方故事提供了新的讲述方式。《国宝里的新疆》借鉴近年流行的“国宝”主题创作思路,精选博物馆里的文物进行影像讲述,始于文物却并不局限于文物,而是由这些文物打开了一扇通往丝路文化的大门。《过年的画》聚焦杨柳青木版年画,除了讲述传承者的故事,还钩沉当地民俗的发展历史,并通过海外旅行者的记述呈现中国地方民俗的跨文化价值。
以人物为中心,塑造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当下纪录片创作的另一个着力点。“人杰地灵”是乡土中国对地方文化的期许。当下纪录片创作更加重视“以人为本”,遵循“以人为媒”的传播理念,把普通人置于时代舞台上,引发观众共鸣共情。6集纪录片《人生有戏》每集25分钟,分别讲述3个与豫剧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具体鲜活的人物经历,展现豫剧的独特魅力。《这一站,贵州》记录的24个人物,既有从小体弱多病但坚持进行水上独竹漂特技训练的女孩,也有被贵州洞穴迷住的法国探险家……创作者用多样的人物,生动展现当地社会的多彩景观和当代中国的蓬勃生机。
打造文化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纪录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于鲜明地方特色的创作传统。近年来,纪录片逐渐成为各地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在加强项目策划、队伍建设和资源保障下,各地纪录片创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浙江先后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西湖》《南宋》、川渝地区推出的《蜀守冰》《又见三星堆》等一批优秀纪录片作品,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了依托制作机构和传媒机构,一些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动员文旅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体现出跨领域跨部门的合力。这些纪录片不仅成为推介地方文化的闪亮名片,还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文化动能。
纪录片为各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山东广电近年来不仅策划出品了《大泰山》《大河之洲》《长山列岛》等纪录片,还通过常设纪实类栏目充分讲述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故事。这些真实影像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切体验,凝聚起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此外,题材丰富的纪录片还借助互联网不断拓展其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度,在与青年文化和时尚潮流的融合中,激发更多创意灵感。系列纪录片《守护解放西》聚焦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展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文化,以饶有趣味的表达方式赢得年轻观众好评。不少观众还在网络视听平台进行二次创作,用片中的“名场面”进行普法。一些纪录片还成为文旅产业的活跃因子,许多文化地标、民俗活动和非遗项目因为纪录片而走红,成为青年人的热门打卡内容,撬动起更多新型消费业态和文化旅游活力。
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期待有更多纪录片佳作忠实记录国家发展与社会变迁,生动展现丰富多彩的地方风貌,激发文化创新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