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为了把握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而进行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夯实我国经济发展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持续加强我国经济抵御各种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冲击的能力定力的关键举措,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的重要保障。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新变化,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胜利实现。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但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需求牵引供给的根本力量在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较强的居民收入能力和消费意愿,才能牵引强大的社会供给力量。
可采取消费减税等积极政策措施,提高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同时要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居民消费的愿望和获得感,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增加政府购买,刺激消费,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供给创造需求的关键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体系。企业要投资生产和创新发展,就需要为企业家提供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环境,也就需要我们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本性作用。只有建设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完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任,实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由此看来,要尽可能减少束缚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政策措施,以激发企业投资生产和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对此,应完善投融资机制体系,拓展有效投融资空间,以扩大有合理回报的投融资需求。还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要超前部署,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企业突破供给约束的堵点、卡点和脆弱点,实现自主创新发展,形成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并创造引领新的需求的良好局面。
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条件,是要有一个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发展遭遇了各类“卡脖子”问题和瓶颈约束。只有踔厉奋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和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和开拓者,方能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必须联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整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贯通,形成有序链接、良性循环、自强自立、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网络强国。目前,尤其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力争使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武康平,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