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12月28日举办主题为“2023-2027:机遇与挑战”的第44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论坛发布《重振增长: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宏观经济报告,从七个方面列举了中国经济重振增长的巨大潜力。
报告指出,我国国民储蓄率高达45%,国际经验表明高储蓄率国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有更多回旋余地,高储蓄率也是重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工科人才,2020年理工科毕业生超过40%,美国只有18.3%,为我国工业发展、技术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2035年前年均复合增长率要达到4.61%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极其重要,是《重振增长: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宏观经济报告的核心观点。报告指出,逆转过去多年来经济增速“单调下行”的趋势,应该成为下一步经济工作最核心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个大台阶指的是什么?所有的经济决策部门现在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均GDP要达到2万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天葡萄牙的经济发展水平。”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说,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假设2022年人均GDP不变价的增速是3%,2023年至203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要达到4.61%。
报告指出,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新冠疫情前我国GDP增速呈现“单调下行”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33个百分点。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至2022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在4.5%左右,因此从2023年起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复苏。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释放经济活力,抓好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期,为实现2035年的目标打好基础。
2050年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将升至16.4亿人
报告认为,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若干困难和问题,但大多数困难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我国仍具有很大经济增长潜力,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报告列举了我国经济七个方面的增长潜力。首先是未来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按照经济学基本规律,人口都会从低生产力、低工资的地区向高生产力、高工资的地区迁移。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的区域不平衡仍十分严重。未来在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过程中,我国将持续释放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拉动城市基本建设投资,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我国的高储蓄率是应对调整和重振增长的基础。我国国民储蓄率达到45%,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处在非常高的水平。国民储蓄是化解历史问题的重要基础。国际经验表明,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有更多回旋余地,能够更好地化解历史上形成的呆账和坏账,化解存量不良资产,从而避免过多依赖外债,出现全国性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国民储蓄也是重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是增长的重要基础,体量庞大的国民储蓄如果投入数字经济等生产力较高的新经济部门,将启动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并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劳动机会。
第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基础。人口质量的不断改善,将有效缓冲由于人口绝对数量或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冲击。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的研究,如果考虑到人口质量不断上升的因素,我国在2040年前将保持人力资源总量上升趋势,人力资源总量在2050年前基本维持稳定。如果以2020年为基年,将人力资源总量折算成人口当量,2050年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将升至16.4亿人,增长约15%。人力资源如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充分利用,我国在2050年前的经济增长潜力都在4%以上。
第四,我国具有很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以支撑长期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不断上升,到2021年占全球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排在美国之前,位列世界第一。不断提升的研发支出是实现这一成绩的基础,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高达5637亿美金,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我国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工科人才,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毕业生中,理工科占比超过40%,美国只有18.3%。大量理工科人才为我国工业体系发展、技术创新奠定重要人才基础。
第五,我国的大市场孕育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将引发新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以2020年各国数字经济的规模来看,美国和中国占据绝对主导优势。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万亿美元,虽然和美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已超过德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腾讯、阿里、美团都是世界领先的数字企业,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由于数字经济行业相对传统企业竞争更激烈,会推动数字企业加速创新,从而涌现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第六,中国对国际经济的应对能力和塑造能力正不断上升。虽然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但我国仍不断拓展朋友圈,有效应对逆全球化冲击,成为新型全球化的引领者。这得益于我国经济体量巨大,对外影响力不断上升;产业布局非常全面,一些关键产能影响力巨大,使世界离不开中国;我国政府面对全球化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能够协调内部利益,形成一致的对外政策。
第七,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统一大市场能够促进大规模、跨区域、跨行业的生产要素调整,增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在较大的经济规模、完善的工业体系条件下,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提升宏观经济稳定性,帮助我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总结中特别强调了高储蓄率和工科人才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决定性影响。他指出,按照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的经济活力理论,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体现之一。作为观察各国增长速度最直接的宏观经济指标,国民储蓄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潜力。
不包括理科生,中国每年有400万工科类大学毕业生,多于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工科毕业生的总和,这形成了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