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遗产为依托的工业旅游更加厚重深刻,关注怀旧、文化、时尚元素,使游客在尘封的工业历史和现代的工业文明之间游走、休憩,产生独特新奇的感受。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北京市751园区等53家单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这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旅游产品的拓展并与工业美学相叠加而衍生的旅游新概念和新形式。工业旅游已经超越了旅游的界限,与文化传播、国际交往紧密结合。工业旅游打破了“景点”“线路”的传统模式,正在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灵活的方式、更加多样的传播,吸引着人们打卡体验。
工业旅游广受市场欢迎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城市层面,工业企业搬迁后,将原有的工业资源转化为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为文化标志和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和“文化名片”。二是工业企业层面,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让游客成为消费者。三是参与者层面,他们已经打破了“游客”的概念,打破了看与被看的关系,开始发现工业之美、怀念工业之美、宣传工业之美,共同创造新的工业之美。目前,工业旅游的作用正在通过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得到全面彰显。
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大型国际活动需要。上海世博会选址在工业遗产最为集中的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域,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型船舶制造和研发基地,最早的民族钢铁企业、自来水厂、外商纱厂、煤气供热厂、大跨度厂房,中国第一座炼钢炉、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尊后膛钢炮均诞生于此。这些充满故事的工业遗存,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史,蕴含了悠久深邃的工业文化。世博园区精心保留了满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存,南市发电厂被改造为城市未来馆,151米高的烟囱被改造为具有观光功能的“世博和塔”,江南造船厂内的飞机库成为企业展馆,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办公楼被改造为造船博物馆,浦江边的老船坞化身为下沉式广场……世博园区保留的工业遗存总建筑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占园区建筑面积的17%。这些工业遗产拓展了工业旅游的内涵,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以工业遗产为依托的工业旅游更加厚重深刻,关注怀旧、文化、时尚元素,使游客在尘封的工业历史和现代的工业文明之间游走、休憩,产生独特新奇的感受。
二是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承载城市文化活动。正如北京市751园区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战场,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总是城市更新的优先话题。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见证着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忆和情感寄托,对树立中国文化标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中,设计创造更有影响力的国际样本,考验着我们的聪明才智,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实现资源转化,丰富旅游产品。将工业资源转变为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讲述中国工业文化故事。无论是具有年代感的厂房建筑,还是水塔、冷却塔、高炉、焦炉、铁路等大型设施,抑或带有浓厚行业特色的工业景观,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人们或是为了怀旧,或是出于好奇,在这些保护改造后的工业遗产间流连驻足。漫步工业遗迹,感受昔日“中国制造”的激情岁月,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体验。唐山煤矿塌陷区已经被改造为南湖公园,成为城市休闲的好去处。天津长芦汉沽盐场万顷盐池在阳光照射下,宛如一个调色盘,云朵映在盐田水面上犹如“天空之镜”,成为游客热门拍照打卡地。
产业旅游融合,推动经济发展。发挥工业遗存的资源优势,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大量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通过打造艺术区、文创园、科创园实现的。列入本次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的,就有不少文创园,它们从传统制造基地转型为科创研发、文化创意园区,实现了产业升级。这些园区不仅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的孵化地、新容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既“好看”又“好玩”,成为当地时尚的旅游项目。
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工业景观。工业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和利用,不仅体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还实现了工业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简单粗暴的拆除而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上海黄浦江两岸废弃的老厂房、老仓库经过保护利用、适宜性改造,变为网红美术馆、沉浸式展厅和时尚艺术中心,开阔的户外滨水空间成为亲民的露天剧场,滨江景观带形成了宜人舒适的“城市森林氧吧”,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景观质量,成为体育、文化、旅游等功能集聚的城市公共空间。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悉心保护农业社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古代宫殿、庙宇等文化景点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而工业遗存则更多地被认为是污染和衰败的象征,较少得到人们的青睐。也正因如此,先辈创造的不少工业遗产惨遭拆毁,历史的延续性受到破坏。
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旅游的概念、内涵和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当前,旅游不再只是结对而行的“集体活动”,而是随时发生、无处不在的个性化日常行为。工业旅游也不再局限于到工厂参观,其发展前景或将更加广阔。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