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4月13日电 4月10日晚,“弦外之音-听见未来”创意音乐会在新清华学堂上演,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先生与清华大学“墨甲”机器人乐队为现场1500余名观众带来一次“打破次元壁”的合作。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在新清华学堂启用九周年之际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共同推出这台极富创新和实验精神的作品,让观众得以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科技与艺术、传统与未来的多重关系。
方锦龙与清华墨甲机器人乐队同台演奏
演出现场
此次音乐会的多媒体视觉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师生担任,本场音乐会的主题“弦外之音-听见未来”,希望以“宇宙超弦理论”作为引子,让观众体会那根藏在音乐中的“宇宙之弦”,并试图通过机器人乐队的演奏,去理解音乐世界里的“弦外之音”。
演出现场
本次亮相于新清华学堂舞台的“墨甲”机器人本身代表着清华大学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而本次音乐会的策划与筹备也是新清华学堂在启用九周年之际,对校园剧场功能边界的一次跨学科探索,尝试运用剧场的综合创造力,去探索建立一个“用艺术联结科技与人文”的通达领域。
为进一步延伸对本场音乐会的跨学科探讨,演出当日下午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及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共同举办主题为“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论坛沙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茂松、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周英、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郝强等嘉宾就“人工智能与人文、艺术”“表演艺术及剧场等现实应用场景的科技创新”等话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交流,也为校园剧场的文化和教育担当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前瞻的思路。
论坛现场
音乐会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表示,新清华学堂作为一座校园剧场,植根于学校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前沿科技成果。此次活动不仅通过舞台创作去呈现学校里的科技和艺术成果,也尝试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携手艺术家传播国乐、传承优秀文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会的跨学科应用定义新清华学堂包容、开放、创新的人文内涵,搭建更富想象力的创意空间,探寻剧场之于大学校园中独特的审美与文化符号。
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于2011年4月落成,2012年4月启用,是清华大学新百年标志性建筑。九年来,艺术教育中心致力于打造高雅艺术的殿堂,以“普及高雅艺术、传承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建设”为宗旨,将思想内涵、文化品质和艺术水准放在首位,新清华学堂和蒙民伟音乐厅共计举办高水平专业演出970场,涵盖歌剧、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不同艺术类型,广泛提升了师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挥了优秀文艺作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同时,作为校园剧场,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也是开展艺术类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实践的美育课堂,累计服务校内外大型活动1000余场次,其中学生艺术团专场演出超过100场次,助力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稿:艺教中心
编辑:李华山
审核:李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