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二十一期举行 汪晖、章永乐阐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

清华新闻网12月25日电(学生通讯员 余家沛)12月23日晚,第二十一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举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汪晖和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围绕新书《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20世纪的中国”第一部)展开对谈,着重对“世纪”这一新概念的诞生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大深入的阐释与分析。活动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主持。 

嘉宾汪晖(右)与章永乐(左)对谈

章永乐首先指出,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本书在今年出版发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书以“世纪”作为历史视角,将社会革命作为20世纪的特色,把中国经验放在了关键位置,重构了20世纪的缺失,相比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极端的年代》有更强的未来意义。

章永乐介绍本书主旨

汪晖介绍了本书的写作初衷,通过对20世纪若干重要事件、现象和人物的分析,把与当前息息相关的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或能动的对话者。汪晖指出,双重性是世纪诞生的独特性所在。在重构历史过程中,西方思想与中国的现实之间存在挑战和发展的双重性关系值得深刻思考。20世纪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世纪,“短世纪”和“漫长的革命”并行成为中国最显著的特点。

嘉宾汪晖提出本书的意义

对谈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两位嘉宾与现场听众就中国20世纪的政治特点和欧洲20世纪的历史进行了互动讨论。

讲座现场

《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全书共三部,主题分别为:第一部“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第二部“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第三部“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短20世纪”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汪晖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最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

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2008)、《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2011)、《声之善恶:鲁迅<破恶声论><呐喊·自序>讲稿》(2013)、《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2015)、《颠倒》(2016)、《世纪的诞生》(2020)等。

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博士,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2014-2015),法国南特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2020),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中国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研究宪法史、国际法史、公法与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政治史,尤其关注国家建构与宪制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法律伦理与政治伦理等议题。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2011, 2016)、《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2017)、《此疆尔界: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2021年即将出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25日 13:11:0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