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20日电(学生通讯员 梁文瑄 林慧琳)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广大清华学子怀揣梦想,热心公益,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了青春力量。
停课不停学,支教不停歇
今年五四前夕,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青海湟中分队获得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授予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该奖项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
自2006年起,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青海湟中分队连续14年于此地开展支教工作,见证了湟中从国家级贫困县到脱贫摘帽、撤县设区、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志愿者们用优异的教学成果和扎实的公益服务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支教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湟中脱贫发展。
今年疫情期间,志愿者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抗疫之中。停课不停学,通过网上直播、录播等形式开展教学;为支教学校募捐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通过书信等形式与学生沟通陪伴。除在学校承担主要科目的教学工作外,志愿者们还利用教学外时间积极开展“助梦计划”系列公益活动,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力度的公益,用行动践行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支教初心,为决胜小康贡献出青年学子的力量,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青春。
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向贫困学子家庭发放扶贫物资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清华大学不断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17年底,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团委等各部处支持下,建筑学院联合多个院系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在全国不同发展程度地区针对性布点,设计改造闲置房屋,共建实体工作站,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服务平台,以“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服务精神,助力地方“筑巢引凤”,带动村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两年来,全国14个省份19个地区已设立工作站,在服务脱贫攻坚模式创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高校带动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1月至今,工作站共组织121支支队,来自60余所大专院校、50余个专业的超过1500人次的师生,前往祖国19个省份34个区县(其中贫困县10个,均已成功脱贫)开展工作站建设与公益实践。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入选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山东文登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前后对比图
服务建设,小事大情
在当前国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号召下,清华大学多个青年服务建设项目在决胜小康实践中绽放芳华。
“梦之网”实践团队的实践项目长期致力于解决偏远地区的供电问题,以搭建微电网为核心,辅以支教、扶贫产业调研等多样化形式,已先后开展了多次实践。七年以来,先后有超过100名本科生参与到“梦之网”实践项目中。
“梦之网”第四期工作现场
同样致力于基层服务的还有始创于2015年的能动系“I·温度”社会实践项目。在五年的时间历程中,“I·温度”团队通过企业赞助、互联网众筹和参与公益赛事等形式筹措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北省武强县、河南省新蔡县、江西省横峰县为十余所寄宿制学校搭建热水器近百台,解决当地近7000名师生的热水洗浴问题。此外,他们积极开展励志教育、校园美化、图书室设计和紫荆信箱等公益活动,尝试全方位地把温暖送到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身边。
“I·温度”队员们与小朋友们一起搭建书架
清华大学的粉刷匠工作室则更注重以改善校园环境的方式为教育扶贫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20年夏天,成员们克服疫情影响,依托建筑学院,对外展开项目合作联系,为贵州毕节赫章古达乡发科小学带来墙面美化设计、涂刷工作与梦想支教。支队将校园景观改造和儿童教育相结合起来,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拓展思维和眼界,增强当地脱贫的内生动力。
粉刷匠工作室的改造成果
决胜小康,思路创新
从2020年寒假开始,校团委组织开展“决胜小康2020”社会实践专项,派遣同学前往“三区三州”等我国重点贫困地区,深刻理解认识基层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2020年1月13日-20日,古语茶香赴云南普洱市茶产业发展与扶贫调研支队组织10名同学前往“世界茶源”云南普洱的“一区二县三乡”,通过参访政府部门、深入农村基层、体验劳动教育等方式,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古语茶香”支队成员与茶农交流
2020年8月27日,“清春联播”清华大学返乡直播扶贫调研实践支队北京分队携手北京市丰台区青年联合会、北京市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开展了支队第5场公益直播,辐射带动北京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坚。
“清春联播”成员进行助农直播
而今,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选择不断倾注心血、挥洒汗水,把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视为自身责任和使命,把困难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当作幸福和鼓舞,他们用教育激发脱贫动力、以服务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经深入调研提供青年智慧,为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留下独特的时代印记。
供稿:校团委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曦